黄文杰,市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2016年1月被选派为驻苍梧县石桥镇东掛村第一书记,2021年5月获评自治区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厚植为民情
东掛村位于石桥镇西北部,辖2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3700人。由于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受制约,该村贫困程度较深。
扶贫先扶志,黄文杰和驻村工作队员们强化脱贫致富光荣导向,努力补足贫困群众的“精神之钙”。驻村之初,黄文杰就详细收集好每家每户的具体信息,与工作队员一起深入分析,逐户制定帮扶计划。为真正走近和融入群众,他坚持吃住在村。白天村民大多都在务农或者外出打工,他便利用晚上时间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走的路多了,家常唠多了,他也慢慢走进了村民的心里。村民说:“黄书记长得白白净净,我们担心他吃不了村里的苦,不久就会走人,没想到他是真心实意在为我们考虑的。”
东掛村虽说是个贫困村,在资源上却有“三好”,即“米好、果好、牛好”。“这就是优势啊!”经过一段时间的精细调研和多方考察,黄文杰和村委干部一致认为,“立足资源优势,成立村办合作社,激发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是彻底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随即,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柑橘、用材林等特色种植业;扶持肉牛、肉鸡养殖和青梅种植产业园等产业项目;成立旺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和贫困户经营特色种植、养殖业增收;积极推进清理不规范林场承包合同,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一个个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每年的收益分红也越来越多,村民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一个个兴致勃勃地晒出了幸福账单。东掛村集体经济从2016年之前的每年零收入,到现在的每年达到18万元,并实现整村205户973人全部脱贫摘帽。
善解发展之难
黄文杰驻村时,东掛村的交通条件极差,泥路坑坑洼洼,孩子们上学路上,不是晴天一脸灰,便是雨天一身泥;桥梁年久失修,每至雨季,大水漫过桥面,村民出行严重受阻。
“要想富,先修路。”黄文杰跑镇上、跑县里、跑市里,多次辗转,在市人民检察院党组的协调努力下,终于定下了方案。修桥修路的号角吹响,黄文杰便戴上草帽,顶着烈日,跟着施工队一起忙前忙后。不久,一条条柏油路直通至每家每户的家门口,23公里道路硬化顺利完成,全村5座桥梁全部修建完成,黄文杰晒得通红的脸上也挂满了笑容。
东掛村有几户村民,一直居住在风雨飘摇的泥瓦房,房子墙壁裸露在外,裂缝随处可见,屋顶漏雨严重。他们的“安居梦”成为黄文杰心头最挂念的事。为了让村民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子,黄文杰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奔走在危房改造项目施工地上,带领村委干部及施工队挥汗如雨。经过大家的努力,危旧房的瓦换了、墙修了、地铺了、电改了、屋里也敞亮了。经过摸排整治,197户危旧房全部落实危旧房改造指标,圆了村民们的安居梦。
在黄文杰的带领下,东掛村建成了320平方米的新村级服务中心,并配套有篮球场,演出舞台等,他还组织联系民间文艺工作队到村表演传统戏曲,营造村里敬老爱老的和谐氛围,新农村焕发了新气象。
乐解群众之忧
“有困难找黄书记,他有办法!”这渐渐成为了乡亲们的口头禅。
扶贫路上无小事,事无巨细总关情。临近2019年春节,眼看着家家户户都在热热闹闹地准备年货,养蜂人潘子忠却在发愁:200多斤的百花冬蜜因缺乏销售途径无法卖出。“这么好的冬蜜,找不到销路可惜了。”黄文杰了解情况后,立即在朋友圈发动身边亲朋好友、干警们出手援助,想方设法拓宽销售渠道,搭建线上销售平台,还带着潘子忠家的百花蜜到政府组织的扶贫电商节销售。一来二去,潘子忠家的冬蜜变得“炙手可热”,存货被一抢而空。春节后,黄文杰去看望潘子忠一家老小,看到他们都穿上了新衣裳,脸上笑得比蜜还甜,他也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他经常为大家‘推销’乡亲们的土鸡蛋、牛肉、百香果等农家产品,每一件产品,他都如数家珍,我们都叫他‘带货王’!”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干事创业激情愈发活跃,也搭建了村民们和检察干警的沟通平台,增进了检民之情。
“只要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做什么都是值得的。”正是有了这位一心只为群众的第一书记,村民们的腰板挺得更直了,好日子也更加甜美幸福了。
(赵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