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组织的“新媒体走基层看检察”活动来到广西梧州站。由新华社、央视新闻、法治日报、检察日报、腾讯新闻、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等新媒体组成的采访团齐聚梧州,跟随办案检察官的脚步深入基层,聚焦司法救助、公益诉讼等检察工作。全国人大代表甘楚林、自治区人大代表冯勤应邀参与活动。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文建中,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黄昱会见采访团一行,介绍了梧州历史、文化、人文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以及梧州市检察机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维护一方平安所做出的努力。采访团参观了市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党建室、阅览室、检察文化展厅、融媒体创意工场等工作场所。
11月30日,笔者跟着采访团的镜头走近梧州检察一线工作日常。
为了他上学
坐标:梧州职业学院、藤县藤州镇东胜村

11月30日上午,采访团随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来到梧州市职业学院,了解一起司法救助案件救助对象孩子就读学校的要求和助学政策。从学校出来,采访团随检察官来到藤县藤州镇东胜村,先到村委会了解救助对象家庭情况,然后到司法救助申请人家中进行调查,详细了解涉及案件的有关情况,核实家庭成员就业、经济收入,以及地方政府对其进行帮扶的情况。
市人民检察院以创建“枫桥连心”品牌为引领,健全完善以上率下、司法为民、多方联动、智慧检务“四项机制”,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司法救助成效,积极推进国家司法救助助力脱贫攻坚。今年1-10月份,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 71 件111人,发放救助金 192.52 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17.65%、282.76%、848.37%,其中发放救助金总金额、救助扶贫对象人数、对扶贫对象救助总金额三项数据在全区检察机关排名第一。今年 9 月,全国检察机关司法救助助力脱贫攻坚现场会在梧州召开。
为了一江清水
坐标:西江

采访团随检察人员乘船,对藤县藤州镇丽新村饮用水二级水源地三个非法码头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经过整改,如今该区域青山碧翠、碧波荡漾,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白”守护西江的那一抹检察蓝!
采访团此站聚焦梧州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梧州市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以来,围绕助力水生态安全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重点加强辖区陆源污染防治、水质污染防治、生态资源修复、保障饮用水安全等方面工作。截止2020年11月,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类公益诉讼案件187件,重点办理了涉及西江流域跨省倾倒垃圾或危险废物、在水源地违法建设或排污、非法采砂采矿、毁坏公益林等污染环境的公益诉讼案件45件;依法追缴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等费用1499.26万元;督促回收和清理固体废物4000多吨;督促治理被污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8公里;督促处置垃圾8400立方米;增殖放流鱼苗16万余尾。一件案件在自治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新闻发布会上作为典型案例发布,工作成效获《人民日报》《检察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推介。
在市人民检察院综合一体化指挥中心,公益诉讼检察人员向采访团演示远程指挥使用无人机对公益受损现场进行拍摄取证、三维建模。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市人民检察院已经实现“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采访团一行对梧州市检察机关为提升办案效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成果赞叹不已。
采访团跟随检察人员深入长洲水利枢纽一号船闸,听取有关梧州市检察机关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助力清河道“四乱”、保护河道生态环境的介绍,切实感受到了检察机关会同各方共同努力所守护的绿水青山之美。采访团成员庄志明感慨:“所见之处的水域水非常清澈,河面干净,这个好环境和当地检察院的工作分不开的。哪里有污染,哪里就有检察官的身影,哪里就有检察院的天罗地网,水利枢纽水域成为美丽风景区就是这么来的。”
(李敏霞、周延、李孔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