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梧州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截止到2019年底,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了15%,养老服务工作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
聚焦热点,开展专题调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梧州市人大常委会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养老服务作为重大民生问题,列入常委会主要工作安排,组织了以常委会分管领导为组长、由市人大社建委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市养老服务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各县(市、区)和有关乡镇,通过实地调研、走访社区和养老机构、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全面了解养老服务的工作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立足实际,协调解决问题。目前,梧州市养老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而市区的很多多层住宅楼没有电梯,严重影响老年人出行。虽然国家和自治区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因地方财力不足,我市多层住宅楼加装电梯工作进度相对滞后。为促进相关政策落实,调研组与财政、住建部门沟通联系,切实做好协调工作,督促多层住宅楼加装电梯工作加快推进。通过多方努力,这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据市住建部门统计,到2020年9月,共收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项目67项,已完成方案审批62项,已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53项。到目前为止,这批工程项目已完工12项,正在施工建设30项。
加强督促,推动工作优化。调研组认为,市人民政府出台《梧州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实施意见》后,有力地促进了养老服务工作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工作进度不平衡,个别县(市、区)推进慢,效果不理想。为此,调研组正面指出不足之处,并针对存在问题,与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座谈,共同研究分析,督促相关县(市、区)持续做好民营养老机构各项政策指导,特别是养老项目建设,通过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并联办理、同步推进,专人负责、全程跟进等措施,优化养老院用地审批。目前,全市养老建设项目审批办结时限缩短为3个工作日,比原来办理时间减少了22个工作日。同时,督促各县(市、区)落实民营养老机构资金扶持政策,民营养老机构补贴资金基本到位,有力地促进了养老服务工作发展。
着眼长远,促进机制优化。梧州市作为全国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出台了《梧州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鼓励、扶持养老机构建设。目前,全市登记备案养老机构40家、乡镇敬老院54所、幸福院804个,能够满足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基本需求。同时,我市着力打造云家庭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互联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屏六站”(“一屏”即打造一个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六站”即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推进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护理站、居家养老服务站和社区睦邻点)医、康、养、护融合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以该标准建设的万秀区富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运营,为社区约1373名老年人提供互联网+养老体验新模式。
农村养老服务方面,持续抓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在2019年已完成25个村庄规划编制基础上,2020年继续完成不少于17个村庄规划编制。同时,在编制工作中按照有关规划设计导则,做好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配套。印发《梧州市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梧民发〔2020〕16号),在全区率先完成乡镇敬老院法人登记工作,加大农村五保村和幸福院有效供给,完善特困人员护理补贴制度,按实际人数将护理费落实到集中照护机构,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完善养老服务需求。
为了促进全市养老服务长效优质发展,调研组认为,必须将养老服务作为重要产业推进。为此,调研组提出建议,并积极争取,将养老服务列入梧州市“十四五”规划,将养老服务与大健康产业同规划、共推进,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加大农村养老机构有效供给,使老龄人口早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
(陈洁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