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设施齐还要师资优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教育均衡提质发展
来源:梧州市人大  发布日期:2018-01-13  分享到:

     教育,一头连着国计,一头系着民生。推动教育发展更均衡、更优质,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重要追求之一。今年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建言,助力我市教育事业提质发展。
      盯紧目标从细处抓落实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各学段教育发展成果显著。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5.4%、97.7%、89.5%;蒙山县、万秀区、岑溪市先后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长洲区通过了自治区评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认为,我市城乡学校教学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城乡教育硬件差距进一步缩小。但是,部分学校60人以上的“大班额”、两个寄宿生挤一张床的“大通铺”,以及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等现象依然存在。在城市发展新区,义务教育资源布局不均衡等问题还较为突出。因此,我市还要持之以恒地推进教育项目建设,增加优质普惠教育资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等。这让一直关注梧州教育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极感振奋,认为这是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部分代表、委员同时表示,完善教育项目规划布局,明确教学发展目标,还要从细处抓好落实,在教育用地、项目建设资金等方面做足保障,适度倾斜支持力度,才能让纸上规划变成看得见的新校园、管长远的好机制。
       看准问题从关键点破题
       随着创建国家、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工作深入推进,我市城乡学校办学硬件逐步提质,水平逐渐均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此指出,学校建好、设施配齐,还需要培育优秀学子,这才是教育发展最大目标。
       2017年,全市高考一本上线人数达1871人,创下历史新高。对于这一成绩,不少代表、委员仍表示担忧:与区内其他城市相比,我市拔尖学生不多,反映出尖子生培养存在短板。一名来自教育系统的市政协委员坦言,多年来,我市课堂教学沿用旧模式、老办法,已不符合当下课程特点、学生发展需求。
       市政协委员漆洁说,可以参照我市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机制,招录一批教育发展眼界更广、教学理念更先进的优质师资、管理团队,充实、优化教育队伍。陈展涯委员认为,要打破校际之间、市县之间的教育发展壁垒,让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共享。学区制、集团化办学成为不少代表、委员肯定并赞成的教育抱团发展模式,认为这样才能推动教育工作从“自家兄弟比”到“握指成拳对外”的发展提升。
      在仍未建立有效机制转变队伍结构背景下,有代表、委员建议,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共享优质课堂、师资,有效弥补现阶段优质师资不足等短板。市政协委员蓝梅丽认为,应当用好我市高校资源,引导高校师资走进中小学进行教学互动,从而开阔中小学教学队伍眼界,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让孩子学得更多、更好。

梁燕如



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桂ICP备17011532号-1 桂公网安备45040502000078号
联系电话:0774-6021985 传真:0774-6021991 电子邮箱:wzrdgg@163.com
地址:广西梧州市迎宾路19号 邮编:543002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