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炳成的家乡位于美丽东安江畔的木双镇友谊村。曾经的友谊村,山高路远,位置偏僻,村民基本只能靠务农维生,但务农收入微薄,使得许多村民只能选择外出务工。卢炳成就曾经是其中的一员。
2003年,在外务工的卢炳成回家过年。当看到村里的果园、农田丢荒,他感到非常惋惜,便决定回乡创业。利用当地气候独特、山泉水味道清甜的生态资源,东拼西凑起2万元,寻师学艺、尝试酿酒,在村里办起了米酒作坊。经过十多年的坚持,卢炳成将米酒作坊发展成了一间占地800多平方米、日产800至1000斤纯米酒的酒厂,也为村内创造了10多个就业岗位。随着酒厂慢慢走上正轨,卢炳成还不断拓宽发展领域,建立起了利用酒糟喂养的生态养猪场,种植起沙糖桔、大果山楂、六堡茶等经济作物,还借着木双镇建设生态旅游精品小城镇的东风发展起了农家乐,组建起了太阳能灯厂,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
在他的生活越过越红火的同时,他却不忘乡亲们。
“现在的打工热潮,个个奔广东而去。其实如果家里有工作,真的不想离乡背井,远离亲人。主要我们要发掘出更多的,看得到前景的产业,让他们看到有希望有奔头,就肯定会留下来。”
曾经常年在外漂泊打拼的卢炳成十分了解在外打工者的艰辛,因此留住村民们在村里就业也成了卢炳成的一个心愿。带动群众在村内创业致富的想法也在他心里慢慢生根。
看到自己发展的产业效益好,他还带领村内的群众一起参与其中。随着卢炳成的酿酒技术日渐成熟,想找他学技术的人越来越多,他从不敝帚自珍,对有兴趣学习酿酒的村民公开酿酒技术,甚至鼓励他们一起来酿造。他开始引导村民采取“党支部+示范点+合作社+种植户”的方式,共同发展火龙果、砂糖橘、百香果种植,通过投融资平台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绿化美化家乡,建设乡村民宿及农家乐,带动就业100多人
其后,他发起成立东安江青年创业联合会,搭建起一个集交流学习、资源共享于一体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不仅帮助友谊村村民卢赶生的“梦里水乡”休闲农家乐项目经营风生水起,还帮助创业联合会成员在竹笋、腐竹、红菌、山茶油等农产品销售方面展开合作,并进行竹编产业的开发,辐射带动各村妇女编织精美畅销的竹制品,提供就业的新途径。由于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2月份,卢炳成获得了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荣誉称号。
“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为我们的梦想插上了翅膀,让我们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我们搞农副土特产品生产,最大的希望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木双镇出产的优质、绿色的土特产走向全国各地,让乡亲们早日告别贫困。”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参加各项调研、视察和执法检查等活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尽职尽责地履行一名人大代表的作用。他提出的许多关于创业办证、农产品网络销售等有价值的意见建议,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身为一名农村人大代表,生活在群众之中,处在百姓之间,卢炳成时刻牢记人民的重托,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发挥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升群众生产生活付出了满腔热忱,展现出了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可敬可佩的人生风采。
(李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