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梧州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来源:梧州市人大  发布日期:2010-01-27  分享到:
 
      为了促进我市建设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做大做强我市旅游业,根据自治区人大外事华侨委员会的部署,我委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瑞文的带领下,于3、4月间,到市旅游局和有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其间,参加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勇与旅游行业代表的座谈会,听取我市十多家旅游企业、景区负责人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梧州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梧州有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经过近10多年来的努力,目前,梧州旅游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初见成效,前景广阔,应大有可为。2002年,梧州市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底,市委市政府在全自治区14个市中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有效地促进了梧州旅游产业的发展。2007年12月中旬和2009年2月初,梧州市区的骑楼城.龙母庙.历史文化长廊景区和藤县象棋镇的石表山休闲旅游景区先后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逐年增长。
 
      (一)资源状况
      梧州素以“山城水都”“小香港”的美誉和历史文化悠久的“口岸商埠”著称;梧州现辖一市三县三城区,面积12588平方公里,总人口313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9.7万人。梧州市区扼守西江、浔江和桂江的三江交汇点,邻处两广分界线西侧,东距珠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广州260公里,西距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南宁380公里。梧州既是广西的东大门又是泛珠三角经济圈和泛北部湾经济圈的交汇点,随着南广高速铁路工程的推进和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工程的启动以及近期汇聚在梧州的多条高速公路的相继开通,更使梧州成为连接珠三角与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的主要通道城市。
 
     梧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梧州历史上曾是岭南封建统治的中心、是广西历史文化重镇,100多年以来一直是广西对外开放的口岸商埠,中国共产党广西党支部最早在梧州市建立,孙中山为筹备北伐三次驻节梧州,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济深的故居就在苍梧县的大坡镇料神村,以上所述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目前梧州有国家级、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梧州的龙母诞、龟苓膏、牛娘戏、舞狮技艺等四个项目已列入第一批自治区级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龙母诞、牛娘戏已通过自治区评审,并被推荐参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选。梧州市人民政府还公布了牛歌戏等18个项目被第一批列入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至今仍有舜帝庙遗址。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建设苍梧王城。梧州是中国佛教文化兴盛地之一。汉末佛学家牟子是苍梧郡人,所著《理惑论》是中国第一部佛教专著。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在扬州受阻,曾率遣唐僧14人来梧州。梧州还曾经是广西洋教最为兴盛的城市,英、美两国传教士在梧传布基督教,创办圣经学校。此外,梧州还是粤语发源地、龙母诞生地并至今仍存有岭南地区历史最久的宋代龙母庙建筑。梧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苏东坡在此留下了“吾爱清流频击楫,鸳鸯秀水世无双”的佳句。梧州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明朝大将军袁崇焕,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李济深,著名作家学者梁羽生等均系梧州市人。目前,梧州还保存有全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骑楼城街区建筑,有全国最早建成的孙中山纪念堂、梧州海关、思达医院、英国领事署旧址等历史文化古迹。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历史积淀,使梧州拥有比较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其中,影响深远的人文历史、和谐兼容的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利泽苍生的龙母崇拜和西江水文化、百年商埠和保存较好的骑楼城建筑、秀美的山水景观、璀璨迷人的人工宝石、闻名遐迩的狮王技艺等资源尤为突出。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旅游景区景点200多处,具备基本旅游接待条件的景区景点除市区的龙母庙、骑楼城、四恩寺、中山纪念堂等外,还有苍梧县的大爽河景区,藤县的石表山休闲旅游景区,蒙山县的太平天国永安城封王建制旧址和岑溪市的吉太漂流、石庙山、天龙顶山地公园等。
 
     (二)产业规模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把旅游产业作为推动梧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四个轮子之一,作出了“加快建设区域性休闲度假旅游基地”的战略决策,并加大了对发展旅游业的投入力度。其中,2007年全社会旅游产业投资(含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景区景点开发、旅行社及综合业务、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商贸等)达16074.5万元;2008年达19420万元。
 
    经过近几年旅游景点的打造和旅游产品的推介营销,旅游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规模稳定扩大,旅游产业体系趋于完善。截至目前,全市有国家4A级景区2处、国家2A级景区1个;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9个,广西工业旅游示范点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3个、市(县)文物保护单位92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自治区森林公园2个,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2处。全市共有星级酒店20家,其中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10家,二星级酒店6家,一星级酒店3家,共有床位4563张。加上社会未评星的社会宾馆,全市共有床位18110张。此外,全市有旅行社19家,其中国际社2家。2008年,全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数486.64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480.04万人次,同比增加12.9%。旅游总收入27.6亿元,占全市GDP7—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6.5亿元,同比增加15.2%。接待入境人数66020人次,同比增加3.2%,外汇收入1583.39万美元,同比上升4.96%。
 
      为了增强梧州旅游的吸引力,梦都美旅游生态乐园、仙人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云山海泰等投资超亿元的旅游项目正在建设当中,白云山、四恩寺正在创建国家级4A旅游景区,大爽河生态游乐景区正在创建国家3A旅游景区,岑溪吉太天龙山地公园景区力争在2010年申报国家5A白金级景区等,增强了梧州旅游的发展后劲。中央电视台国庆60周年献礼大片26集电视连续剧《绝密1950》以梧州为主要基地开拍成功,龙母舞台剧脚本正在修改彩排,进一步丰富梧州旅游的内涵,加强旅游发展后劲。宗教历史文化、龙母文化、骑楼文化、宝石文化、山水文化、狮王文化等梧州旅游品牌影响越来越大。
 
     (三)发展前景
      梧州地位重要,旅游前景广阔,是两广旅游合作的首站,是广东进入广西三条特色旅游精品线路最便捷的通道,是广(州)——肇(庆)——梧(州)两广黄金旅游线路上的重要一站,是连接着广东主要旅游目的地——肇庆千里旅游走廊的前沿阵地。长期以来,梧州与广东两个强势旅游组团社——广东广之旅、南湖国旅打造的封开景区、德庆景区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旅游资源互补、客源互送、景区互相宣传。
 
      近年来,梧州旅游发展已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旅游拉动经济的比重日益增长,区域合作拓展了梧州旅游的发展空间,自治区建设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重大战略,进一步加快旅游发展的条件。梧州举全市之力,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着力构建与周边地区连接的交通网络,积极推动通往珠三角的高等级公路、内河航运、铁路和航空建设。向西南打通南宁—玉林—梧州高速公路,向北打通桂林—贺州—梧州高速公路,向西打通梧州—柳州高速公路,向东打通梧州—云浮—广州高速公路以及改造梧州—肇庆一级公路。
 
      随着南梧高速公路兴业至岑溪段建成通车,经过梧州的洛阳至湛江铁路建成通车,南宁—广州城际快速铁路开工建设,加上已经建成通车的苍郁高速公路,梧州立体交通格局进一步确立,梧州拉近了广西与广东地区的距离,经过梧州输送到广西内地各市的广东游客越来越多。其中,梧州接待的省外游客80%来自广东方向,而经过梧州,输送到广西内地各市的广东游客达1500多万人次。梧州作为广西的东大门,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源源不断地往广西内地输送客源,为广西旅游业发展推波助澜、添砖加瓦。
 
      此外,在参与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中,梧州作为两广无障碍旅游区首批签约的城市,同时也是两广旅游合作的首站,率先融入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与珠三角地区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自2004年签订两广无障碍旅游协议以来,梧州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一体化营销策略,推动当地的酒店、景区、旅行社与广东、广西其他城市的旅行社结成旅游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加大了梧州与其他城市互送客源的力度。同时,梧州市还主动联合广州、深圳、肇庆等广东主要旅游客源地城市,共同打造两广省界游黄金旅游线路,推动本地旅游企业与广东强势旅游企业对接,联合“广之旅”、广东省自驾车协会、深圳报业国旅等广东强势旅游企业,开展旅游联合营销,开展梧州专线游,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成为了广西加快区域旅游合作的桥头堡和排头兵。
 
      二、梧州旅游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梧州旅游业发展不快”,这是市政府本月10日在《梧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征求意见稿)中的判断。其根据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2007年和2008年均低于GDP增速,尤其2008年三产增速仅7%,远远低于2008年GDP14.9%的增速”。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1.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高,景点景区小而散,没有形规模,龙头景区景点建设未完善。梧州缺乏一个“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有强烈吸引力和震撼力的龙头景区。全市还缺少能让游客游玩2天的旅游景点。旅游资源虽比较丰富,但高品位的旅游精品不多,游客难以留下深刻印象,这是梧州旅游业最大的问题。2.景区景点主管部门众多,协调难度大,没有形成统一规划建设和联合营销联盟。3.县(市)级旅游管理部门没有独立的编制机构。4.旅游建设资金缺口较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到位率差,没有列入市财政预算。5.旅游企业“小”、“散”、“弱”, 旅行社组团能力差,景区投入能力差。6.市区通往各景区的交通条件差,大部分是乡村道路。旅游景区“行路难”影响游客进入景区旅游,制约了旅游发展。7.旅游总体规划跟不上发展形势。8.旅游宣传氛围还不够浓厚,对外旅游宣传的资料比较缺乏,没有全市旅游整体宣传画册,缺乏旅游公益宣传牌及高速公路景区标识牌等。
 
      三、加快梧州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一)提高认识,加大发展梧州旅游产业力度。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点领域。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体现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我们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富裕百姓、建设强市的一项重要任务,尽快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市委、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政策扶持指导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尽快完善梧州旅游产业领导(协调)小组,县以上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形成从党政主要领导到分管领导,从旅游主管部门到旅游相关部门共谋旅游产业发展大计,组织协调旅游及相关行业齐抓共管旅游工作,促进梧州旅游业发展。
 
     (二)加强旅游规划体系建设。旅游行业应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尽快修编《梧州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以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同时指导各县(市)编制、完善各地的旅游发展规划。使梧州的度假休闲旅游、自然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自驾车旅游和乡村旅游等系列产品全面得到发展。
 
     (三)设立旅游发展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四)建议自治区旅游局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支持我市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围绕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基地的目标,深入挖掘千年古城文化和百年商埠文化。推出“祈福感恩之旅”、“两广省界游”、“宝石节”等一批特色鲜明,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市区继续打造“一山(白云山)一寺(四恩寺)一庙(龙母庙)一城(骑楼城)一塔(西江明珠塔)一港(鸳江丽港)”为主线的龙头景区。大力整合挖掘现有的中山公园、珠山公园、白云山公园,改造景区周围的平民冲、百花冲等街道。开发建设河西片的影视中心、商业批发大市场。把市区南岸打造成生态休闲、体育运动、娱乐的景区和高级活动场所。县(市)积极打造一批以自然山水为重点的旅游景区。如藤县的石表山景区、天平的袁崇焕故里、太平狮山景区,岑溪吉太旅游区,苍梧爽岛和大爽河旅游景区,蒙山太平天国和天书峡谷景区,与市区景点形成“一市四区”的旅游网络,丰富我市的旅游产品,延长游客在我市的旅游时间。积极创建一批国家A级景区,提升我市旅游景区的品位。
 
     (五)自治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尽快出台一些税收优惠、奖励政策,扶持旅游企业,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六)落实国办发〔2008〕11号文,对宾馆、饭店、旅游景点实行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建议自治区旅游局会同物价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七)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市场促销。要通过大策划、大推介、大营销、不断掀起我市旅游宣传促销的高潮,达到巩固和扩大我市旅游市场份额。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全市各县(市)、各旅游企业到省外进行旅游促销。二是加大网络媒体宣传力度。制作、更新一批旅游宣传资料在电视、报刊、广播网站等媒体宣传。三是进一步开拓广东客源市场。广东是广西最大的客源地。广西旅游在广东客源地的市场潜力巨大,应充分利用梧州东大门这个平台,进一步开拓广东客源市场,促进广西以及梧州旅游业快速发展。因此,除了采用上述市场促销手段外,我们建议:
       1、自治区政府出台相关政府措施,吸引更多广东游客到广西旅游。
       2、在梧州的东出口,建立广西旅游接待宣传促销点,内设全区各市旅游展示,提供广西各地旅游咨询服务、汽车服务、餐饮服务、旅游特产销售服务,发送旅游优惠券,吸引游客。
       3、在广东进入我市的公路沿线设立旅游广告宣传牌,重点宣传广西4A级以上景区景点和4星级以上酒店,营造浓郁的旅游氛围。
       4、与广东强势旅游企业、组织(如广之旅、南湖国旅、广东自驾车旅游协会等)进行全面的业务对接,进一步宣传推介梧州旅游,吸引更多广东旅游者到梧州旅游。
       5、开辟广东旅游车绿色通道。凡进入梧州的广东旅游车,高速公路收费站给予一定的优惠(半价);交通部门对进入我市的广东旅游客车跨省证问题给予灵活处理;交通运管部门要方便旅游企业办理跨省旅游车牌;交警部门对旅游车轻微违章情况从宽处理,以引导和教育为主。
       6、在跨省高速公路加油站,配套经营一定数量无铅汽油,方便广东旅游车加油。(广东尚未使用乙醇汽油)
      
      总之,要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广肇梧”黄金旅游热线和“两广六市旅游合作”,积极参加广东泛珠三角的旅游合作活动。举办梧州国际宝石节和一系列宗教历史文化节庆活动,提高我市旅游的知名度。
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桂ICP备17011532号-1 桂公网安备45040502000078号
联系电话:0774-6021985 传真:0774-6021991 电子邮箱:wzrdgg@163.com
地址:广西梧州市迎宾路19号 邮编:543002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