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各级干部在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同时,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通过统筹兼顾,真正把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抓好环境保护,实施节能减排,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一环。就我市的情况而言,总的来说,环境保护工作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污染防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上处于优良水平。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市仍处在后发展地区,环境保护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为此,我们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运用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切实加强环境法治建设,依法监管,最终实现全市污染源防治目标。
一、梧州市主要污染的基本情况
(一)工业污染源 。
工业生产中的一些环节,如原料生产、加工过程、燃烧过程、加热和冷却过程、成品整理过程等使用的生产设备或生产场所都可能成为工业污染源。2008年我市废水排放总量15636.71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781.098万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10855.61万吨,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6632.9吨,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7424.1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4057吨,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40776吨,生活及其它二氧化硫排放量3617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44393吨,工业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7831.84吨。工业废水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其中烟尘重金属、各种难降解的有机物等污染物在生活环境中循环、富集,对人体健康构成长期威胁。
(二)农业污染源 。
1.农药污染 。 一些长效性农药如 滴滴涕、 六六六等,由于化学结构较稳定,不易被酸、磷、氧和紫外线等的作用所分解,且脂溶性强而水溶性小,喷撒时除一部分为作物所吸收、造成作物内的残留外,降落到地面的农药,有的残留于土壤中,被土壤动物如蚯蚓等所摄取而在其体内积累与浓缩,并通过家禽的捕食等辗转为害;有的则随灌溉水或雨水流入江河湖海,通过水生动物食物链的传递而在鱼体内浓缩数千、数万,甚至数百万倍,造成为害。
2.化肥污染 。长期过量施用化肥或施用不当可造成明显的环境污染或潜在性污染。除由于长期单一施用化肥,有机质得不到及时补充而造成的土质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外,化肥中的氮、磷元素还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 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孳生,导致缺氧和嫌气分解,使鱼类失去生存条件,由此造成 食物、饲料及饮水中的硝酸盐积累,也为害人畜健康。同时, 氮肥的分解不仅污染大气,所产生的氮氧化物上升至平流层时,还会对臭氧层起破坏作用。此外,含氮量高的农业废物如畜禽粪尿、农田果园残留物和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也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为害鱼类和多种水生生物。此外,薄膜污染也相当普遍。
3.畜禽养殖业污染源:主要由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等畜禽在规模养殖条件下,所使用的饲料及产生的粪便而造成。
4.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主要由鱼、虾、贝、蟹等在规模养殖条件下所使用的饲料及所产生的粪便。
(三) 生活污染 生活污染主要来自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生活污染源污染环境的途径有三:一是消耗能源排出废气造成大气污染。二是排出生活污水(包括粪便)造成水体污染。三是排出的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金属、煤灰和碴土等 垃圾造成环境污染。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恶化水质,并传播疾病。2008年我市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10855.61万吨,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7424.1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4057吨,生活及其它二氧化硫排放量3617吨。
二、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认识尚未完全到位。个别地方和部门对减少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有畏难情绪,推进工作力度不够。部分企业治污主体责任意识淡薄,缺乏治污自觉性,违法排污现象时有发生。
(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目前我市仅有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但还未能达到设计要求,还有较多配套项目还没完善,如提升泵站地下管网设施还有待于建设和完善。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园区、各县(市)的污水集中处理厂建设进展较为缓慢。
(三) 工业企业在治污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落后,资金投入难以满足要求。究其原因,企业管理层还是存在重经济效益,轻环境保护的思想,认为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开展污染治理的工作积极性不够强。一些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生产设施先建设先投产,环保设施后建设后运行现象, “三同时”制度贯彻落实不够,没有达到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要求。有的企业迫于环保部门从严管理的压力,在污染治理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污染处理设施与生产设施不配套,导致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不好。
(四)对农药用药不规范不科学,农药有效利用率低等,导致农药污染产生,农药对土壤、水和大气环境造成了污染,对鸟类、昆虫及农产品品质也产生了影响。
(五)投入不足。虽然我市各级加大了环境污染各项工作的投入,但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较为突出。由于我市财力所限,对治理环境污染的经费难以满足客观需要。
三、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几点建议。
为了使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 “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目标,我们要以解决生态恶化、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为重点,大搞生态建设、狠抓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控制环境污染、大力培育生态经济。为此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治理环境污染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污染治理既是一项现实紧迫的重要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充分认识到,治理污染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具体行动。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各个企业及至全社会,都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治理污染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把治理污染作为经济结构是否优化,发展方式是否转变的重要标志,作为检验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否真正落实的衡量标准。要从各方面引导社会公众提高治理污染的意识,将治理污染的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结合起来,增强企业污染源治理的积极性。
(二)加强环保法、可持续发展知识的宣传教育。
按照锦涛总书记强调 “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要求,结合梧州实际,加大对治理环境污染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民的环境意识和全民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的积极性。
(三)建立各级政府环境保护的责任目标。
包括水环境治理目标、大气环境治理目标、固体废弃物处理目标、绿化建设目标、国土保护目标、重点污染源的综合整治目标,促进各级政府(企业)加大对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
(四)加强保护农业环境的保护。
要搞清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污染物的区域分布、污染类型、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去向, 摸清农业源污染物排放规律和主要影响因子,掌握农业污染的动态变化趋势,为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倡导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从源头减少农业污染的产生提供决策依据。
(五)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生态工业。
要以污水处理厂建设、投产为契机,大力发展“污水、垃圾、工业”废弃物处理,环保设备的生产,再生资源产品生产的三位一体的环保产业和生态工业。逐步实现由资源——产品——废物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生产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循环流动生产的改变,实现环境污染由末端控制向全过程控制的转变,促进企业实行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六)加大对现有污染源治理力度 。
一是通过对污染大、耗能高的企业、设备和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同时结合城市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关闭、搬迁、治理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大污染限期治理的力度,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二是加强治污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加大筹集资金的力度,加快推进我市污水处理厂、大型的垃圾转运站和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提升我市治污能力,使我市的环境面貌从总体上有了较大改观。
三是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上项目、搞开发,要坚持“三同时”制度,事先必须对拟建项目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并提出防治对策和措施,努力实现上新项目不造成或少造成污染的目标。加大执法力度。坚持执行“环境许可证制度”,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行业和区域实行限期治理。对超标排放污染的、向陆地、水里排放污染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切实改变当前生产、建设、生活中的无视环境保护,有法不依的恶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