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梧州市中草药产业化基地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来源:梧州市人大  发布日期:2010-06-21  分享到: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0年的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萍珍带领专题调研组,于5月中旬对我市中草药产业化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多方面的调查了解,基本掌握了全市中草药的种植现状和产业化基地建设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梧州,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是岭南中草药的主产地和汇集地,种植和经营中草药的历史悠久,制药业已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草药产业的发展,将中草药产业列为农业十大优势产业之一,积极统筹规划并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措施,有效地推进了全市中草药种植业以及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发展。特别是2009年11月,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在梧州市召开,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梧州的知名度,同时也为此项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2009年全市中草药材主要品种有45个,种植的品种有25个,种植面积29.76万亩,年产量30112吨。种植的主要品种有:茯苓、苦玄参、凉粉草、十大功劳、千斤拔、何首乌、泽泻、广佛手等以及兼用型的玉桂、八角、葛根和生姜。根据本市制药企业的生产需求,为解决企业原材料供求的矛盾和使农民通过种植中草药得到增收,实现产销对接,推动农业经济提速发展。2007年1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有关部门及时制订了中草药发展计划。全市计划5年内发展中草药15万亩,今年计划种植2万亩,主要种植苦玄参、横经席、凉粉草等。为了确保计划任务的完成,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一是建立了苍梧县新地镇培岭村、京南镇义村和白南林场3个中草药苗木基地,总面积150亩;二是发展了6000亩标准化种植样板示范点,其中:苦玄参样板示范2000亩,凉粉草示范1800亩,横经席示范1200亩,林下种植和大田种植中草药示范各500亩;此外,还在蒙山县建立了面积30亩的田七适应性种植试验基地;三是抓好中草药种植技术的培训,由市农业局、林业局、扶贫办等部门统筹协调,制药企业积极配合,到相关的育苗基地和种植样板示范村举办种植凉粉草、横经席等中草药技术培训班共4期。苍梧县新地镇培岭村从去年12月到今年3月中旬已办了有关中草药种植技术培训班7期,受训人数近千人次;四是为了保护好农民种植中草药的积极性,梧州中恒制药集团与苍梧都美达果蔬合作社签订了保价收购中草药合同,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产销联结机制。
 
      由于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认真重视,扎实抓好基础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中草药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从有效提高本市制药企业所需原材料的本地化率以及中草药种植的产业化角度来看,近年来所做的工作及所取得的进展表明,中草药种植的产业化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有不少具有良好的发展中草药的自然条件的地方,在认识上和工作规划、措施上还存在差距。
    (二)专用型中草药种植规模小。根据目前制药企业的品种结构和生产规模,能为企业提供的由本地生产的原材料所占的比重还很低。
    (三)资金缺乏。各级对发展中草药产业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多。由于受资金投入因素的制约,在宣传发动、技术培训、示范引导、品种选育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苗木不足。受到苗木繁育的生产周期以及规模的影响,一些品种的苗木供应与种植需求明显不相适应,影响种植进度。
 
    三、建议意见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在我市大力发展中草药的种植,是发挥地方经济优势,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的迫切需要,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有效途径。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使之成为社会的共识。
   (二)统筹协调,落实责任。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决定》,落实领导责任,明确部门分工,要在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建设示范样板、大力普及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促进产销衔接等方面,把工作抓落实。严格按照产业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三)增加投入,突出重点。要培育中草药材的种植和加工这一优势产业,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和企业,必须因时因地制宜,增加资金、技术的投入,围绕本市制药企业用量大,又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予以资金上的重点保证。
  (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好苗木繁育这一基础环节。要大力发展中草药材的种植并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在当前,种苗基地建设是关键。要根据企业原材料的需求实际,着力做好适宜本地种植的高效益品种的筛选工作,切实抓好种苗基地建设,立足种苗供应本地化。
 
 
                                                                                   梧州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2010年5月
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桂ICP备17011532号-1 桂公网安备45040502000078号
联系电话:0774-6021985 传真:0774-6021991 电子邮箱:wzrdgg@163.com
地址:广西梧州市迎宾路19号 邮编:543002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