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来源:梧州市人大  发布日期:2013-07-30  分享到: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我委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桂珍的带领下,于2013年5月,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我委听取了市旅游局关于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并在各县市区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到岑溪、蒙山进行了重点调研,听取县市部门的汇报,收集了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并实地察看了部分旅游景区(点)的开发建设情况。现将调研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显著


    1.旅游产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旅游开发取得新进展,旅游经济获得了突破性发展。2009年至2012年,接待游客从550.73万人次增长到975.98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从7.89万人次增长到15.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36.79亿元增长到84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从1738万美元增长到4230万美元。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业地位稳中有升。


    2.丰富文化旅游内涵,旅游线路不断完善。截至2012年,全市景区(点)超50处,其中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3处 ,2A级景区1处。除此之外还大力丰富我市景区内涵 ,根据实际创立农家游、工业游、文物游、祈福游等特色旅游,多处旅游景区被评为区级以上示范及保护单位,其中农家乐旅游示范点12处、广西工业旅游示范点6处,自治区以上(含自治区)级文物保卫工作17处。全市已形成多条市内外景区的旅游路线,如:冰泉豆浆馆—四恩寺—龙母太庙—中山纪念堂—黑叶猴繁殖中心—李济深故居—大坡现代农业基地市区休闲游;德庆盘龙峡—封开大旺海军基地—梧州龙母庙、骑楼城、四恩寺等。


    3.旅游配套基础设置不断完善


    我市现有4星级酒店2家、3星级酒店15家、2星级酒店饭店5家;旅行社26家。多家梧州特色餐饮店,如:江滨国际大酒店、冰泉豆浆馆、双钱龟苓膏店、黑芝麻汤圆店、醒醒田螺店、黑芝麻汤圆店等。


    4.投资项目不断增大,旅游资源不断开发

2011-2012年全市旅游项目投资达49亿元,是前8年的总和。不断开发我市旅游新资源,如狮卧山公园、苍海休闲旅游度假区、太平天国王府、六堡茶、石表山二期等。不仅如此,还对原有旅游资源经行整合包装,使之成为新的旅游资源。如整合骑楼城、龙母庙、四恩寺、历史文化长廊、中山公园、珠山景区(含市博物馆、白鹤观、鹤岗楼、英领事署旧址)等体现梧州历史文化的景区景点,以及白云山景区、鸳鸯江、万秀茶花园自然景观,丰富休闲旅游的元素,彰显休闲水都魅力。
5.加强了地市企合作,打造了一批旅游新亮点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我市旅游业突显了地市合作、地企联手、联盟推动等亮点。如:与肇庆、云浮等市合作开展“一程多站旅游”; 与国内行业名企广东“广之旅”集团签订联合营销协议,就梧州旅游线路产品进行联合营销;分别与“西江旅游联盟”各市签署旅游联盟合作备忘录,加强区域合作,筹建“高铁旅游联盟”,促沿线城市的沟通与合作,实现旅游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市场共赢,打造高铁旅游休闲产业新地带。

二、存在问题

1、旅游宣传推介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尽管全市各级政府及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但旅游宣传推介仍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各县及城区的对外宣传推介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各县及城区、各旅游景区之间往往各自为政,小打小闹,缺乏全市性统一组织和整体联动,缺少大手笔的策划和高档次的包装,没有形成对各重点旅游精品、旅游线路的整体打包促销,宣传声势和效果上不去。

2、旅游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市及各县旅游景区虽然较多,但“导游”、“地陪”等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很少有正规专业出身的人员从事“导游”等工作,旅游管理各方面人才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准入门槛较低,致使旅游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对现有工作人员缺乏培训和科学管理,更谈不上对旅游人才的整体职业生涯规划。各旅游景区间缺乏整体管理,各管理部门间缺乏有效沟通,对于旅游景区的未来发展各部门间存在思想上的不统一。

3.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不高,存在景区级别与服务级别的差距。
  

 我市有4A级景区和4星级酒店,但无论是景区还是酒店,服务水平与相对应的级别存在一定差距。服务水平的滞后严重制约品牌旅游景区的建立。

4.行业企业缺乏“头雁”
  

我市旅游行业相关的企业较多,如:酒店业、饮食服务业、娱乐业、旅游商品业等。旅游行业企业的水平对旅游品质和影响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市有着较为丰富、开发价值较高的旅游资源,但是在确定发展战略重点和主推的旅游品牌时难以取舍,战略重点不够集中、突出,分散了本身就薄弱的旅游建设力量,造成小景区景点虽多,但却缺少“头雁”的带领,“各自为政”较多,进而导致整体吸引力不高的尴尬格局。

5.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滞后

我市现有的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是1997年前编制的,与我市目前的城市发展目标定位、性质和规模、行政区域划分大相径庭,旧规划已无实际操作意义。在没有新旅游发展总规支撑的情况下,我市的其它项目在规划建设时,就会占用旅游项目规划用地或破坏了原有的旅游资源,对我市旅游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三、意见和建议

1.突出特色,努力打造精品旅游工程。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品牌众多,但缺少名声响亮,在区内外有绝对影响力、美誉度高的精品项目。要树立全面发展、重点拉动、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努力打造精品工程的发展思路,引导和动员各地强化品牌意识,突出地方特色,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充分挖掘宗教文化、文物的旅游价值,使它们和旅游融为一体。要从市场准入、用地安排以及优化发展环境等多个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激励各种经济成分向旅游业聚集,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总结推广一些先进地方的经验,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发展旅游业,通过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品牌效应高、综合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旅游集团。

2.强化宣传推介工作,大力开拓旅游市场。市政府及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对全市各县各城区各重点旅游精品、旅游线路进行统一组织,统一策划、统一宣传推介,在区内外、国内外的重要媒体、重点旅游城市和各类旅游交易会中进行整体打包促销,积极发挥旅行社和导游人员的宣传推介作用,以提升梧州市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强化行业管理,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一是要进一步规范道路及景区旅游标识牌的设置,使用统一、显眼、易懂的旅游标识牌,引导游客安全旅游。二是要坚持节假日、特别是“黄金周”期间,组织旅游、公安、工商等部门进行节前旅游市场秩序整顿,消除安全隐患,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打击非法经营旅游业务和超范围经营,有效维护我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杜绝景点讲解员、服务员私拿回扣、索要小费、误导购物、掺杂低级庸俗、迷信及有损企业声誉的现象。

4.加强旅游管理人才培训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可加大与本地高校梧州学院联系,利用梧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资源研究对我市旅游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着力提高旅游管理人才的整体综合素质能力。构建旅游管理人才培训工作体系,探索旅游管理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人才培养机制常态化、经常化,从根本上提升我市的整体旅游服务质量。

5.加大景区招商引资力度。如果真正要把旅游业定为梧州市今后的发展的主要产业,就必须拿出工业园区招商一样的力度去坚决实施。定好各部门、县市区的旅游项目招商目标、任务,对特别重大的、有影响力的旅游项目,要舍得让利,争取让大项目落地,从而带动整个大梧州旅游圈的活力。

当前我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加快梧州旅游业的发展步伐,为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而努力奋斗。

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桂ICP备17011532号-1 桂公网安备45040502000078号
联系电话:0774-6021985 传真:0774-6021991 电子邮箱:wzrdgg@163.com
地址:广西梧州市迎宾路19号 邮编:543002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