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规定和市人大常委会2013年工作计划安排,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梧州市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和《关于梧州市2013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为配合做好会议的审议工作,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了由孔祥鹏副主任带队的调研组,赴市发改委、财政局、商务局、工信委、招商局、农业局、人社局、国税局、地税局、工业园区、人民银行梧州中心支行等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对我市2013年上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以及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和预算执行的基本情况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力促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改善民生保障,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在逆境中保持着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高位增长,民生保障事业健康发展,财政增收增支的良好势头,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工作目标。
(一) 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平稳较快增长
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2.8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排名全自治区第一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3.3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256.9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102.6亿元,增长8.9%。
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754.9亿元,增长28.9%,工业增加值248.8亿元,增长1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79亿元,增长30.4%,工业增加值224.9亿元,增长20.3%,增速在全区排名分别为第二、第四位。全市工业园区(集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05亿元,增长48.4%,工业增加值225亿元,增长78.5%,实现税收16.5亿元,增长32%。
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56.9亿元,增长4.9%;粮食产量44.3万吨,完成全年任务的54%;肉类总产量10.7万吨,增长5.4%;水产品总产量3.9万吨,增长5%;砂糖橘、六堡茶等优势种植业面积稳步增加,生猪、三黄鸡等特色养殖业加快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机工作顺利推进,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实现农民增收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亿元,增长14.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1.6%,比全国同期上涨水平低0.8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51.9亿元,增长11.5%;交通运输业、贸易等服务业均平稳增长。
(二)财政收支保持逆势高位增长
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63.9亿元,为预算的55%,增长29.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亿元,为预算的60.1%,增长35.1%;财政支出完成76.9亿元,为预算的54.1%,增长10.2%。
市本级财政收入完成28.3亿元,为预算的53.9%,增长28.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4亿元,为预算的55.6%,增长24.5%;市本级财政支出完成22.9亿元,为预算的45.3%,下降4.7%。
上半年全市预算执行有几个特点:一是全市组织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实现了“双过半”目标;二是受政策性减税及市场因素叠加影响,主体税种收入增幅有限,收入增长主要依靠与土地相关的税收和一次性收入拉动;三是公共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支出和民生支出得到切实保障,民生支出61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的79.3%,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如期推进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1亿元,完成自治区下达全年目标任务的52.5%,同比增长33.2%,增速在全区排名第三位;全市100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2.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5.9%,32个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5.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43.5%。全市园区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91.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8.8%。
(四)招商引资和区域合作取得新的进展
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49.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3.8%,增长33.3%,引进的170个项目投资总额244亿元,开工率达到了94.7%。利用境外实际到位资金9776万美元,同比下降36%。
区域合作取得新突破,特别是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成为两省(区)政府深化合作的九大重点事项之一,被列入自治区领导联系推进的45个重大项目,试验区发展总体规划通过了两省(区)发改委组织的评审,试验区战略推动和项目建设步伐加快。
(五)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
在保持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各项工作正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也取得新成效,上半年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了6.9%,39个列入自治区2013年度减排计划的项目已有34个基本建成,26家企业的37套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通过了竣工环保验收。“美丽梧州·清洁乡村”活动进展顺利,新建乡镇村庄垃圾中转站15座、垃圾池2201个,配备乡镇村庄垃圾收集箱(桶)12346个,垃圾清运三轮车387辆,乡村脏乱差面貌明显改变。
(六)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不断改善
大力推进“安居乐业工程”,新开工建设保障住房1194套,基本建成1775套,分配833套;为民办实事的12项惠民工程完成投资21.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2.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44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3631元,增长13%;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6万人(次),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低于4.5%的年控制线;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七)对外贸易和金融信贷形势向好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7.9亿美元,增长55.2%。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4.4%,其中出口额为2.3亿美元,增长3.7%,进口额为5.6亿美元,增长了95.4%,主要得益于再生资源产业的较快发展。
6月末,我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10.8亿元,同比增长13.6%,贷款余额511.9亿元,同比增长17.1%,比年初增加48.6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08.2亿元,同比增长13.7%,贷款余额509.5亿元,增长17.3%,比年初增加48.2亿元。
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市上半年经济社会虽然总体上保持着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少。
(一)经济社会发展方面:
一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如农田水利建设、规范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柑桔黄龙病防治和农业项目用地难等仍有待解决,农业稳产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难度仍较大;二是工业增长后劲不足,重点新兴产业受经济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传统行业出现负增长,实际利用外资明显下滑;三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持续扩大,而征缴任务完成进度不理想;四是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表现为投资拉动乏力,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困难,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二)预算执行情况方面:
一是财政收入总量持续高位增长的同时,财政增收的难度相应增大,结构、质量也有待进一步优化提高;二是财政资金供需矛盾依然突出,项目资金支付压力大,资金调度相当困难;三是受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叠加影响,国税收入增长乏力,未能实现预期增长目标;四是上半年土地出让金减收数量较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情况不理想。
三、意见和建议:
为实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和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市人大财经委建议:
(一)突出重点,努力推进项目建设
要加强各单位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和团结协作,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打好项目攻坚战、招商引资攻坚战和园区建设攻坚战,以稳投资促进稳增长。要抓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项目开竣工,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及与之相匹配的税收任务实现。
(二)调整结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以调结构促进转型升级。要加大扶优扶强工作力度,加强对我市重点企业的扶持,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中小企业,推进工业做大做强;要以产业链延伸配套为重点开展招商引资,提升园区经济的总体效益;要采取更切实有力的扶持措施,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加大投入,加强创新农村建设
要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步伐,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要扎实抓好“美丽梧州·清洁乡村”活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要通过加强技能培训等方式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增加农民务工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四)扩大开放,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要抓好粤港澳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推进梧玉贵区域一体化工作,进一步深化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交流;要继续抓紧实施“东向”战略,务实推进以产业对接、旅游服务、人力资源开发为主的开放合作项目,加快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的战略支点。
(五)夯实基础,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充分利用好资本市场,扶持地方战略产业和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指导和帮助有条件企业加快上市发展步伐,促进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夯实基础,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实现地方可用财力持续稳定增长。要加强债务风险控制,确保财政健康平稳运行。
(六)民生优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要继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确保教育、科技、农业等方面的支出达到法定比例;加大扶持小、微型企业工作力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要采取更为切实有力的措施,完成好社保基金征缴任务,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全力推进“安居乐业”等民生工程建设和为民办12件实事等工作,确保年度计划任务完成。
2013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