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村干部,我就要恪尽职守,化解好各种矛盾和纠纷,让大家和睦相处!”这是藤县人大代表、同心镇真胜村支书卢尚雄留给笔者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他不仅是这样说的,在过去的11年里,他更是用行动验证了这个承诺。
真胜村绿树青山环抱,鸟语花香。从1998年至今,卢尚雄连续11年担任该村的党支部书记,11年来,卢尚雄的足迹踏遍了该村的田间地头、山里林间、屋头巷尾。该村群众中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有矛盾纠纷就找‘和事佬’卢尚雄”。在排解矛盾纠纷的实际工作中,卢尚雄耐心细致地进行劝说,不偏不袒,赢得了村民的交口称赞。
化械斗于燃眉
2008年2月,该村村民梁某、莫某、卢某三人,因宅基地问题闹得不可开交。这三位村民的旧宅呈“品”字形毗邻而建,中间的天井原为三家的公用地。因翻新房屋,大家都说天井是自家的土地,也出示了有利于自己的证据。2008年3月的一天,三方争执起来各不相让,已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一场械斗一触即发。卢尚雄闻讯迅速赶赴现场,及时制止了这场斗争。他对三位村民说:“打架是绝不能解决问题的,请相信我,我一定会给你们一个公平的、满意的答复。”为此,他开始了艰难的求证过程。因为这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所建的房子,属于历史遗留问题,而且三户都不是最初的户主。为了寻找真实的证据和资料,他几十次找来村中的老人及知情人了解情况,但根据手中掌握的资料,都无法证明只权属于任何一方。于是,他连续三次召集三方来到村委会进行调解。经过卢尚雄苦口婆心的劝说,耐心细致的调解,三方终于达成共识:“天井共用,以后和睦相处。”这样,一场涉及宅基地的纠纷终于在卢尚雄呕心沥血的调解下成功化解了。
化解多年“顽疾”
在农村,山林是农民收入的一大重要来源,也因此容易频频发生纠纷。2007年5月,村中黄家和龙家因山林归属问题都分别找到了他。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黄家和龙家山林交界处有一个三角地带,当年在界线的划分上并不明确,双方多年以来一直争论不休。在2004年,曾找到相关部门寻找帮助。可三年过去了,仍然未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们找到了卢尚雄。卢尚雄获悉此纠纷历时多年,感到压力很大,但在困难面前,他并没有退缩,他找到了当年负责分山林的工作小组,并历时一个多星期深入到镇林管站和相关的山林户主家了解情况。卢尚雄根据掌握的相关历史凭证,对这个三角地带的山林进行了合理划分,一场旷日持久的山林纠纷案在卢尚雄的努力调解下终于和平解决了。
排解坟山纠纷
在农村流传着 “风水”之说,认为只要能给祖宗安葬了个好坟山,这个家族从此就能兴旺发达,大富大贵。2005年8月,该村一位黄姓村民,看中了一块“风水宝地”,准备将先人的身骨葬于此地,并在此处做了一个标记。没过多久,另一村民卢某也看中了这块坟地。不知什么原因,黄某昔日所做的标记已不见踪影。很快,卢某将先人的身骨安葬好了。黄某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认为卢某侵犯了他的“权益”。结果,两家都召集了本族兄弟,都认为这个坟山是属于自己家族的,互不相让。一时间,双方矛盾已是水火不相容之态势。卢尚雄获悉情况后,火速赶到现场,面对剑拔弩张的紧张场面,他当机立断,指挥村干部迅速疏散围观群众,并在现场耐心细致地对双方当事人开展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他们阐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这不仅仅是小小的坟山纠纷问题,很有可能会演变成群体性斗殴事件,这可就是违法犯罪行为了!”其实,双方家族平日关系不错,大家原来也没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听卢尚雄这么一说,都明白事态继续发展下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于是,大家都平静了下来。卢尚雄见此情形,趁机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殡葬新风的宣传,双方当事人恍然大悟:原来“风水”只是人们用来聊以慰藉先人,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寄予美好愿望的想法。于是,双方都放下了思想包袱,两个家族重归于好。如此,一场重大的坟山矛盾纠纷又得以成功化解了。
农村的调解工作繁琐而复杂,但卢尚雄以他的真心和实意,以他对工作的满腔热情,以他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架起了与村民之间心与心相连的桥梁。11年来,他调解了各类矛盾纠纷案件200余件,调解成功率100%,群众满意率也达100%。通过他的努力,把矛盾消除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使村民之间和睦相处,维护了农村的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健康地发展。
卢尚雄多年的辛勤调解工作实现了“双赢”,如今的真胜村,民风淳朴,生活安宁,群众安居乐业。卢尚雄也以自己的出色表现从2003年起连续两届当选为县人大代表,2006年被藤县人民政府聘请为调解员,2007被梧州市聘任为“真胜村农村法律助理员”,多次被评为县、乡两级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人大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