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岑溪市三堡镇河六村,一条平坦的水泥路,在义昌江边伸延,山水相映,环境优美,运载着这里盛产的松脂、木材等家副产品和群众的生产生活资料的汽车,来回穿梭,是一条山区村民的的致富路。为了修建这条致富路,梧州市、岑溪市、三堡镇三级人大代表、河六村党支部书记覃炳文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村民亲切地称其为“炳哥”代表。
拓宽山路
河六村有22个村民小组, 3000多农家子女分散在义昌江两岸的山坡上居住着,村委会离镇政府约13公里。一直以来,河六村只有一条崎岖不平的小山路与三堡镇相通,路下是奔腾的义昌江,险象环生,连走路也很困难,更不要说百姓常用生产生活资料的运输了。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修建一条通往山外的坦途,成了当地群众的迫切愿望。
1993年,时任村支书、三级人大代表的炳哥,急群众之所急,决心修建一条通往山外的道路,圆群众之坦途梦。在当时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的情况下,发动群众集资,投工义务修路。炳哥身先士卒,带领群众开山辟路,历时2个多月,总投工7200多人次,投入8万多元,河六村境内的5公里山路焕然一新,摩托车行走,实现了第一次变化。
架桥修路
第一次修路后,给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方便,但此问题刚解决不久,又遇上新问题。通过河六必经的甘冲口和立垌口的两座木桥,行走起来,摇摇欲坠,存在着安全隐患。架桥问题成了炳哥关注的又一个重点。为解决修桥建设的资金问题,炳哥一边同其他村干部一道商量,召集相关村组代表共同出谋献策,动员相关组的沿路群众出钱出力;一边积极向岑溪市交通局领导反映群众路难行的问题,汇报村委会修桥的计划和决心,争取交通局大力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99年春,岑溪市交通局决定支持13万元作为架桥的专款,另外由群众自筹资金10万多元,很快掀起了建桥的热潮。仅用2个多月的时间,分别在甘冲口和立垌口建起宽4.5米,长25米的水泥钢筋型结构的大桥,并投入使用,深受群众的欢迎,昔日行走木桥担惊受怕的历史从此划上了句号。
2003年初,炳哥在梧州市召开的人代会上,带着全村人民的心声与呼声及期望,向大会提出了修建河六村道的建议,得到梧州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会后,炳哥又积极向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交通部门等单位提出申请,要求列入扶贫路的建设,炳哥的日夜忙碌,最终感动了上级,经过现场实地调研,获得了支持,得到了立项。2004年,在上级的大力支持和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总投资40多万元,从车河村高铺坡开始到河六村的全长8公里的河六村道改造工程,按照四级公路(泥路)标准开工建设。历经半年多的努力,河六村四级公路终于建成并投入使用,河六村群众的生产生活资料和农副产品的运输从此通行无阻,改写了河六村无运输道路的历史。小车、农用车、拖拉机从此在致富路上来回奔跑着。
硬化村道
时隔3年后的2007年下半年,“炳哥”代表多次上岑溪、出梧州、跑南宁,以实干苦干拼命干的精神,感功上级,自治区交通厅立项批复了河六村的村道路硬化工程项目,并很快开始动工。从镇政府到河六村全长13公里,宽3.5米,总投资为300万元的水泥硬化道路,历经1年多的建设,克服了种种困难,炳哥日夜奋战在修路的工地上,直至建成通车。对河六村道变迁的“三步曲”和炳哥的辛勤付出,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为了带领群众早日致富,炳哥代表更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