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矛盾纠纷就找彭才文!” 藤县濛江镇健良村的村民如是说。的确,16年来,作为县人大代表、村支书的彭才文,在排解矛盾纠纷的实际工作中,他的足迹踏遍了该村的田间地头、山里林间、屋头巷尾,他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调解了家庭、邻里、婚姻、宅基地、争田水等各类民事纠纷200余起,不但把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到群众中去,而且有效防止了各种矛盾的发生,维护了当地社会稳定和谐,赢得了村民的交口称赞。
今年2月份,健良村的何二某欲建新房子,但由于自己所拥有的土地面积相对不足,因而不好规划。这时,何二某与同村的何绍某商量,希望何绍某把旁边的种有竹子的大约近3平方米的土地让给他建房,并愿意补偿青苗费1000元给何绍某,何绍某表示同意。之后,何二某便把竹子砍光了。何二某拿到用地后,何绍某便找何二某要1000元的青苗费。谁料,何二某这时反悔了,不同意付钱。3月2日,何二某准备动工兴建新房子,何绍某便前来阻止,说如果拿不到钱无论如何也不让何二某动工兴建。一个怕讨不到钱,一个怕错过了动工的“黄道吉日”,便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由于双方情绪激昂,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这时,收到消息的彭才文出现了,他在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后认为,1000元的青苗费才是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个问题不解决,矛盾肯定化解不了。于是,彭才文在安顿双方坐下后,针对问题所在着重做何二某的思想工作,叫他换位思考。经过彭才文细致的思想工作,何二某终于愿意把1000元的青苗费给付何绍某,何绍某也同意何二某动工兴建房子了。就这样,在彭才文的耐心疏导下,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梁启某和梁福某是健良村梁屋组人,两人各有一块宅基地相邻,并且因界址划分不够明确而常有些小吵小闹。2008年7月的一个晚上,刮起了大风,把梁启某宅基地里所种的部分甘蔗吹倒倾向梁福某的宅基地。第二天,梁福某便用刀把梁启某被风吹过界的那部分甘蔗全部砍断。梁启某十分气愤,便找梁福某要求赔偿。梁福某不愿意赔偿,认为被风吹过界的甘蔗“侵占”了他的“地盘”,他有权处理。双方争执不下,梁启某便找来兄弟叔伯带着械斗工具前来“助阵”, 梁福某也不甘示弱,也召集一些人“对阵”,双方是公有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让谁,且越吵越凶,一场群架随时有可能“上演”。 这时,彭才文闻讯赶来,他大喝一声:“大家都是近邻兄弟,有问题应该商量解决,何必争吵动武呢?打起架来会有伤亡的,这样就能解决问题吗?其他人先回去,让我和双方当事人来想办法处理问题。”听了他的话,其他群众都扛着械斗工具回去了。 在疏散群众之后,彭才文立即耐心细致地对双方当事人开展思想工作,向他们阐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这不仅仅是小小的宅基地纠纷问题,很有可能会演变成群体性斗殴事件,这可就是违法犯罪行为了!”听彭才文这么一说,两人都明白事态继续发展下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彭才文又因势利导,继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劝导,这样,大家都平静了下来。最后,梁启某高姿态地表示,不再要求梁福某赔偿了,梁福某也主动向梁启某表示歉意。事后,彭才文又找双方重新划好界址,明确权属。如此,一场重大的宅基地矛盾纠纷得以成功化解了。
农村的调解工作繁琐而复杂,但彭才文以他的真心和实意,以他对工作的满腔热情,以他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架起了与村民之间心与心相连的桥梁。彭才文多年的辛勤调解工作实现了“双赢”:对于当地社会来说,把矛盾消除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使村民之间和睦相处;对于彭才文个人而言,他也以自己的出色表现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从1994年起至今连任村支书,多次被评为县、乡两级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人大代表”。
作者 林伟宁 周其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