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地方人大常委会成立30周年。而我,有幸在梧州市万秀区人大工作了25年,亲身经历和目睹了万秀区人大常委会的发展和变化,我觉得可以从“三多”,看万秀区人大的发展。
一多:城区人大机关工作人员不断增多。刚开始设立城区人大常委会时,只有两位副主任是专职工作人员,人大工作的一切事务均由其两人负责。那时候,还没有手机,电话还没普及,有时还要跑到常委会委员、代表家去通知开会。到了上世纪90年代,城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已设立了办公室,常委会主任和两位副主任都专职驻会工作,常委会办公室也有两个人,这样,城区人大机关一共就有5个人了。而到现在,常委会主任、4位副主任都专职驻会,常委会办公室、综合工委总共有5位同志,加起来,整个人大常委会机关就有10名专职工作人员,其中8位是常委会组成人员。城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也从当初的11名,不断增加到现在的17名。
二多:人大机关办公用房增多。城区人大常委会刚成立时,只有一间临时的办公室。后来有了一间办公室,那也是常委会正、副主任和办公室工作人员共同在一间办公室办公。到90年代后,人大常委会机关增加了一间办公室,几位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共一间办公室,另一间则为常委会办事机构人员办公兼接待室。现在,常委会机关已经有8间办公用房,几位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每人一室,其他3间为常委会办公室、综合工委和人大信访接待室。
三多:人大办公设备越来越多。城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原来只有几张办公桌、椅等基本办公用品,整个人大机关共用一部电话机,打印材料只有去找政府办帮忙。而今天,我们人大机关已拥有电脑7台,电话机8部,还有传真、扫描、复印一体机、数码照相机。
虽然和广西其他兄弟城区人大比,我们现在还比较落后,但从上面的“三多”,可以反映出:在各级党委的重视支持下,地方人大常委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人大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也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