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市诚谏镇的农村人口占全镇人口的93%。为了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社会发展,近年来,诚谏镇人大围绕发展沼气,走以沼气为纽带的建设生态家园道路,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统一。发展沼气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还促进了农民增收,每座沼气池每年可做饭、照明长达11个月,给农户带来直接收益800元左右。而且,建设一座沼气池,除政府补贴外,每户农民一次性投入只有500多元。据统计,全镇目前已拥有沼气池2896座,沼气池入户率达32%,仅此一项,全镇每年给群众带来的直接收益就达230多万元。
人大主导,政府落实,部门配合,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四方互动的局面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诚谏镇人大持因地制宜、靠山吃山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现有的林草资源,积极引导农民建造沼气池,以此来加速农民增收的进程。2008年,根据人大代表的建议,该镇制定了《诚谏镇沼气池发展计划》,并制定了相关工作责任及责任追究制度,从而把沼气池建设大会战工作推向了一个新高潮。统计显示,仅今年以来全镇新建沼气池345座,在建297座。
为了把沼气池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切实解决群众增收难的问题,该镇人大将沼气池建设的任务层层落实到村、组,并确定直接责任人,对不通过验收的村,镇人大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不能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年终考核一律不能评为优秀,负责干部不能享受目标管理奖。去年年初以来,该镇人大就以大会战涉农项目建设作为“重头戏”来抓好,并督促政府制定了《诚谏镇沼气池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大沼气池建设的紧急通知》以及“诚谏镇沼气池项目责任落实花名册”,要求镇直单位正副职领导和普通干部分别负责联系完成2-3个沼气池建设点的任务。此外,该镇人大还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督查组,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当场提出整改意见,对不到点上工作的干部进行谈话,限期到位工作,有效地加快了建设进度。由于宣传到位,措施得力。责任明确,诚谏镇出现了群众投料投工兴建沼气池的热闹局面,群众建池热情空前高涨。
沼气池建设带旺种养业
诚谏镇人大在沼气池建设中,避免就沼气抓沼气的现象,真正把沼气作为发展种植和养殖业的纽带,大力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生物链工程,推广“猪-沼-菜、猪-沼-果、猪-沼-粮、猪-沼-渔、猪-沼-蚕”等生态农业模式,并结合具体实际,把养禽业(如养鸡等)或农副产品加工业(如豆制品加工)等与沼气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庭院经济的稳定性和整体效益。每座沼气池年产沼肥30立方米,既可为农作物提供肥源,又可抵抗虫病,有利于发展无公害产品,所产蔬菜售价是常规菜的1.5倍,且十分抢手,目前,诚谏镇已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2万亩,培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8个。大新村326个沼气池户,共发展700多亩无公害农产品,年收益180万元;年出栏肥猪3000头,获利40多万元;按使用液化气推算,每年全村节支32万元。 沼气池的应用和推广,不仅大大节省了劳动,而且使大量的薪炭林经过改造转变成经济林,从而大大增加了农民致富的门路。广大群众种植水果、玉桂、八角等作物,既绿化了环境,又源源不断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近年来,通过推广使用沼气池而种植的经济林约有15600亩,占全镇经济林的35%左右,这些新增的经济林产值在600万元以上,成为山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沼气池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诚谏镇人大还把沼气池建设与促进农村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相结合。引导农民建沼气,改造厕所,改牲畜圈,改原来草锅用灶气,清除草堆,实行秸秆还田,建设生态农村。同时,在群众中大力培养和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努力革除陈规陋习;积极树立科学理念,提高生活质量。全封闭式沼气池建在每家农户的院子里,一般紧靠猪圈和厕所。没有了烧柴的烟气,每家的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特别是过去堆满柴草,又脏又乱的厨房,由于用上了沼气而完全变了模样,家家厨房锅台都贴上了瓷砖,干净整洁。治安村村民李树有说,多少年了就盼着有一天能像城里人一样,累了一天晚上回家能立即洗个热水澡。现在,他家新安装的沼气热水器终于使这一愿望变成了现实。
在一座沼气池前,治安村支部书记、人大代表李沛南介绍,过去,村里村外,家前屋后,到处是柴草堆、猪舍,厕所臭烘烘,苍蝇蚊子叫嗡嗡,家家烧草做饭,烟熏火燎。自从近年来建起了沼气池,又改厨房、改猪栏、改厕所,沼气池成了秸秆、粪便的处理池,全村各家各户的生活环境大变样。许多农户住的是楼房,用的是自来水,烧的是沼气,吃的是无公害农产品,呼吸的是新鲜空气。
由于沼渣、沼液中富含活性物质,肥效高,且有驱虫、抑菌等作用,因此使用沼渣、沼液的农田基本上不用化肥,大幅度降低了农药用量,有效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改良了土壤结构。根据专家在沙田等地抽样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其他地域提高10%左右。
(黎锦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