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好建议 竹芒编织成支柱产业
来源:梧州市人大  发布日期:2010-12-06  分享到:
      “近日,一件件、一箱箱竹芒编织工艺制品经过精心包装,顺利地通过梧州永兴工艺品有限公司、梧州宏博工艺有限公司和深圳外贸兴业进出口公司,走出农村,踏入大都市,挺进马来西亚、越南、泰国、新加坡等东盟国家,以及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地市场。非常感谢人大代表的关注和帮助,使竹芒编之路越走越宽。”这是岑溪市南渡镇南方工艺厂冯老板说出的一段感激之言,也是南渡镇2万多名群众走上竹芒编织致富之路的共同心声。
 
      南渡镇有传统民间工艺竹芒编织历史。全镇竹子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年产竹子原料60多万吨,竹芒编生产早在解放初期就兴起。当地农民都喜欢以竹子为原料制作竹椅、箩筐、菜篮、雨帽、筛子等各种生活生产用具。
 
      难道漫山遍野的竹林芒草仅能用来作竹篮扎扫把么?能不能加工成别的工艺制品,争取出口海外?向加工要效益,增加群众收入。此问题引起了岑溪市和南渡镇人大代表刘志刚的极大关注,在南渡镇的人代会上提出了“加快竹芒编织加工步伐,增加全镇群众经济收入”的建议。
 
      近年来,南渡镇党委、政府根据代表的建议,围绕做强做大竹芒编织这块“蛋糕”,先后采取一系列发展措施,切实抓好竹芒编织加工工作。一方面,积极组织竹芒编织制品生产流通企业参加各类商品展销会和交易会进行产品促销,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国内外推介南渡竹芒编织工艺制品;另一方面,通过规模企业、龙头企业的效应,带动周边县市、乡镇的竹芒编织爱好者加入加工生产大军行列,形成产业链,把千家万户的经营联合起来,设立了竹芒编集中区,“竹芒编织一条街”、“竹织村”、“竹芒村”,逐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完善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南渡镇竹芒编织业加工的顺利发展。
 
      南渡镇义新村是一个较大的竹芒编织制品基地村,村内有竹芒编织制品企业5家,有1800多人参与竹芒编织,形成了“农户为厂,企业为店”的生产经营模式。参与农户年均增收达8000多元。产品有竹柄芒扫、竹篮、竹盒、藤器工艺品等上千个品种,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市场,竹芒编织年产值达1100多万元,出口创汇160万美元。义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竹芒编织村”。
 
      迅猛发展的义新村,成为南渡镇竹芒编织制品业的“领头羊”。其他村屯的农民看到有“钱”途,也看到镇领导和人大代表给予的关注与帮助,积极亮出“金”点子,为竹芒编织业找销路,都纷纷加入到竹芒编织制品行业。目前,南渡全镇生产的竹芒编织工艺制品有120多个品种,其中竹篮、各类花篮、竹椅、藤器等为主的工艺制品,全部销往东南亚、日本、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的山西、天津、福建等地也占有一定的市场。全镇从事竹芒编织行业人员近2万人,竹芒编织制品80%出口到海外市场。编织工艺制品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也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
 
       (覃 波  岑 鹏)
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桂ICP备17011532号-1 桂公网安备45040502000078号
联系电话:0774-6021985 传真:0774-6021991 电子邮箱:wzrdgg@163.com
地址:广西梧州市迎宾路19号 邮编:543002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