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苍梧县随着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工业用地频频告急。为破解工业用地瓶颈,苍梧县人大代表建议,要在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上下功夫,在山上开辟土地建园区,实现“工业上山”,解决了工业用地的难题,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苍梧县累计完成全部工业产值126.3亿元,同比增长3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14.18亿元,同比增长42.3%,全部工业增加值41.7亿元,同比增长2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6亿元,同比增长27.5%。
“土地缺口是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随着该县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土地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个别项目因为没能及时落实用地而‘泡汤’。”苍梧县工业园区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苍梧属丘陵山区县,素来地少人多,耕地面积比例远低于广西的平均水平。针对这一状况,苍梧县采纳县人大代表的建议,确定了充分利用山多的优势和保护、开发、利用低丘缓坡的发展原则,制定了“宁可多花钱,也要少用田”的发展思路。
“将目光瞄准山地,开发低丘缓坡,为工业发展赢得空间,这是苍梧因地制宜解决工业用地困境的创造性举措。”苍梧县一位主要领导介绍说。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就是一个以再造城市矿产为理念,从事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的生态工业园区。该园区规划面积756.3公顷,其中列入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区块面积为399.96公顷。园区以占用林地为主,面积为204.17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51.05%,耕地面积为29.4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7.35%,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4.33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6.06%。
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自2008年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了一期的开发任务,供水、供电、道路、环保及验收中心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基本完善。2010年9月,再生园区通过了国家环保部、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联合验收,成为全国第四家通过“圈区管理”验收的园区。2010年10月,园区正式开园运行。目前,该园区是国家环保部批准实施的“圈区管理”的再生资源拆解加工专业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自治区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广西重点园区。2012年,该园区实现工业产值210.88亿元,税收2.41亿元。今年上半年,再生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4.5亿元,同比增长58.17%,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4%,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贡献率达45.76%。
为实现工业“退城进郊”,2011年,苍梧县启动社学工业新城建设,社学工业新城列入低丘缓坡开发利用重点区块总面积为286.66公顷,以占用林地为主,林地面积为198.72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69.32%,耕地面积为37.93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13.23%。其他农用地面积为11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84%。
近日,笔者在社学工业新城建设工地看到,挖掘机正在对场地进行分级平整,运输车在工地上往来穿梭,演绎着现代版“愚公移山”,把山坡变成平地。
据了解,社学工业新城的建设形式为市、县共建,初期建设以苍梧县为一体,市层面予以大力支持,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以及现代服务业,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集工业、生活、娱乐为一体的桂东区域示范工业新城。
目前,苍梧县已建成苍梧县工业园区、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六堡茶产业园,几大工业园用地总面积中,绝大部分为低丘缓坡。苍梧县国土资源局负责人说:“我们一方面要保耕地红线,一方面要保经济发展,这是国土部门感到十分为难的事情,通过低丘缓坡的综合开发利用,实施‘工业上山’,同时引导城镇建设等使用荒坡地,有效地减少了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对优质耕地的占用,起到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优质基本农田的作用,这一举措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值得大力推广。”
(黎杰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