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耐心解了烦心事
来源:梧州市人大  发布日期:2013-09-24  分享到:
     “清官难审家庭事”,但万秀区法院的法官近日用真情和耐心成功化解了一起家庭矛盾,通过庭前的调解和一次庭审,理清一起闹了将近半年的“家务事”。
 
      关婆婆今年已经是90岁的高龄,育有三子一女。其中大儿子阿华是关婆婆的监护人。关婆婆在早些年的时候因房屋拆迁获得补偿安置款,并将其所有的补偿款余款9万余元存放到银行。为妥善管理好该笔存款,关婆婆余款的银行卡分别由自己、大儿子阿华、二儿子阿艺、女儿阿美和三儿媳阿玲五人各定数字组成密码,目的是领取该存款需五人同时出具自己定的密码方能领取。老人与子女这样做的初衷是便于大家共同监督,维护老人的利益。但没想到,现在关婆婆急需领用存款时,关婆婆的子女却拒不提供密码数字。关婆婆一急之下将子女告上法庭。
 
      承办法官审查案情后意识到本案虽为一起简单的民事纠纷,一纸判决固然省事省力,但却难以达到“案结事了” 的社会效果,更不利于家庭和社会和谐。本案虽是家庭成员间存在矛盾所致,但原被告双方的出发点均是出于为老人家切身利益着想,考虑到对亲情的修复,应以调解方式化解家庭矛盾才是最佳途径。
 
    该案开庭前,承办法官先是和  各被告电话沟通,了解各被告的内心想法,通过耐心析法,各被告已有所动摇,待法官看到调解希望的时候,谁知一个转身,阿艺和阿玲两人又临时“变卦”。为了更好地调解,承办法官继而又在庭前召集了“变卦”的当事人及其家属进一步调解,但最终还是没有调解成功。
在庭审时一家三兄妹和儿媳4人争吵激烈,相互指责责骂,情绪十分激动。承办法官知道大家并不是不想提供密码,双方的分歧在于日后这笔存款使用的监督权利如何实现,而同时也因近年来大家在日常生活杂事中对对方存在不满均心存一口“怨气”而不肯让步,调解一度中断。面对调解困局,承办法官于是改变工作思路,通过逐个击破的方法分别疏导,动情说理结合,做通了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最终一家人达成协议,一致同意提供自己的密码以取得老人的存款用于老人家的日常生活,从而为关婆婆和谐化解了这起“烦心事”。  
 
 
(何青夏)
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桂ICP备17011532号-1 桂公网安备45040502000078号
联系电话:0774-6021985 传真:0774-6021991 电子邮箱:wzrdgg@163.com
地址:广西梧州市迎宾路19号 邮编:543002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