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种点粮食糊口,卖篮鸡蛋换钱。”岑溪市诚谏镇思和村村民严伟基一家子年年辛劳也没有摘掉贫困帽子。2006年,他的妻子李丽燕被推选为村妇女主任、镇人大代表。2007年开始,李丽燕发展规模养猪,两年后纯收入达20万元,终于圆了一家人多年以来的致富梦,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2000年,李丽燕与诚谏镇思和村的小伙子严伟基结婚。那时,家里除了3亩地外,再没有任何的收入来源,日子过得相当困窘。在很多时候,全靠娘家不时给她送面、送钱接济。面对日渐困难的日子,她有了出外打工的念头。2000年,她和丈夫去了广东,她找了一份临时工,丈夫也找了一份活,一个月每人收入大概700到800元。钱虽然不算多,但总比在家里好些了。虽说这样,但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
2005年,堂哥的兄长看到她日子过得紧,便劝她说:“要不回去搞养猪吧,养猪市场应该还不错。”听到这个,她便和丈夫商量,得到丈夫全力支持。在做了一些必要的调查之后,他们便毅然放弃打工,回家着手开养猪场。万事开头难,她的想法遭到了老人们的强烈反对:“这种事担的风险太大,万一养不成,那么多的投资可就全打水漂了。”为此事,老人没少和他们夫妻俩闹别扭。最后实在不行,他们便离开原来的住处,搬到了地坑庄崖背上的一个10平米左右的小柴房里,在外面盖了一间几平米的简易小屋当厨房,这里便成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起居地。住的地方安顿好以后,他们就开始筹资,花了6000元盖了一间简易棚圈,以每头300元的价钱一次性买了40头仔猪,开始了她养猪的第一步。到2007年元月,她已收入6000元的净利润。当镇政府了解了她的情况后,便决定扶持她1万元,并由政府干部担保了2万元的贴息款。加上她自己的收入和亲朋好友凑的10多万元,她决定进一步扩大规模。5月底,她投资6万多元建起了一座200平米的全封闭式标准化猪舍,并以每头450元的价格购买了160头仔猪,开始了规模养殖。付出总有回报,10月底,她便卖出了200头育肥猪,收入净利润10万多元。12月份,她又买进了140头,目前即将全部出栏。艰辛的养猪生活,使更多了一份自信。她说:“我觉得我个性比较强,当时面对老人的担心,我不是没想过,但家里实在比较穷,既然现在我有这打算,就算再苦、再累,都无所谓,我就不信富不起来,即便最后亏了,那我也认了。做事情不能太瞻前顾后。养猪只要不怕脏、不怕累就行,再说现在的市场行情那么好,我很有信心。”
如今,已是镇人大代表、村妇女主任的李丽燕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她说:“镇主要领导先后多次来我这里,鼓励我们,给我们协调资金,我非常感激。作为人大代表,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为她是村里发展规模养殖业第一人,所以村里人经常去她家讨经验。对愿意和有养猪基础的村民,她便亲自帮着建暖棚,联系购买仔猪和饲料。在她的带动下,全村现在养猪50头以上的有40多户,思和村的群众搞养殖的热情日益高涨,大伙不光养猪、还养鸡、养鱼、种植砂糖桔,一个小型的规模养殖区正在形成。
(张明明 李得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