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千亿元产业———力争再生资源产业年内实现产值200亿元,力争不锈钢制品产业年内实现产值300亿元,力争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加快发展百亿元产业———力争陶瓷产业年内实现产值115亿元,制药、食品两大产业到2015年产值分别超200亿元,力争化工产业实现产值125亿元,力争机械制造产业实现产值125亿元,力争建材产业年内实现产值190亿元。”
……
市长王凯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令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倍感振兴,也纷纷就认识机遇、抓住机遇、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建言献策。“打开梧州产业版图,一个个产业犹如一根根强有力的支柱,支撑着梧州的经济大厦。”市人大代表李旭长说。支柱强则大厦坚,201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均突破千亿元大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未来还应集中扶持一批优势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强产业调结构,要求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因此,全面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必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快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使其由旧转新、由粗转精、由低转高,以产品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李旭长侃侃而谈。
有代表、委员认为,实现我市经济增量的扩张和质量的提升,就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把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要抓紧制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特别是要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路径、运营模式、市场推广、政策支持,努力抢占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市人大代表陈绍霖直言。
政府工作报告用了较大篇幅阐述“抓大壮小扶微”工程,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在“两会”上成为热点。市政协委员叶小丰说,必须全面提升大型企业竞争力,继续加大对中恒集团、神冠集团等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力度,力争年产值3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9家、10至30亿元的企业17家、5至10亿元的企业24家,形成梯次强企方阵,成为区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旗舰”企业。
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型企业的带动,更需要大量活跃在各个领域的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支撑。“政府应出台更多扶持政策、措施,来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市政协委员甘惠贞呼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