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产值实现一年翻番,新增产值超百亿元的园区3个,园区工业总产值达705亿元,比上年翻1.3番,占全市工业总量的58%。这是2011年全市园区经济发展的最显著成效,让人感觉到沉甸甸的分量。
随着“五园八区”建设的加快推进,园区经济正以厚积薄发之势,步入梧州经济发展前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和主要增长极,也成为今年“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话题。
“毫无疑问,园区已经成为招商引资、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重要载体。”市人大代表徐文伟认为,全力做好产业发展这篇文章,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把梧州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必须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标任务转化为实际行动,进一步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加快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储备一批好项目,使项目建设跟上园区产业发展的步伐。
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快园区发展,徐文伟分析说,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着力加快建设产业承接平台。深入实施“东向”战略,全方位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交通、项目等对接合作,全面落实梧肇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同时加强与广东佛山、云浮等城市的战略合作。
“推进‘五园八区’提质扩容,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4亿元以上,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和产业配套能力,力争园区产值超千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达到65%以上。”对于这样的发展目标,市人大表李旭长直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工业经济,连续多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三个年”活动,不断夯实工业基础,大大提振了我们抓特色产业集群做强工业的信心和决心。同时,随着工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的形成,产业园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必将推进园区提质扩容,做特做专做精做强。
作为我市雁行阵势布局发展产业的“领头雁”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主战场,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建设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梧州速度”,已被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批准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对此,市政协委员罗静认为,在重点推进30万吨再生铜、30万吨再生铝、1000万台蓄电池和2万吨精密压铸件等项目的同时,要着力加快与之相配套的物流设施建设,促使货物通关效率畅通,同时要抓好技术工人等人力资源的培养,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加快发展。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纷纷建议,推进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提质扩容,错位发展,应该制定支持园区转型升级和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整体提升园区设施水平、产业配套能力和对高端项目、高端企业、高端人才的吸纳能力,引导企业进园区发展、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配套企业向园区聚集、生产要素向园区流动、创新成果在园区转化,推动园区成为主要经济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