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以“三结合”的方式,持续跟踪全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使工程起步早、进度快、质量好、资金管理使用合理,得到中央和自治区好评。
据悉,目前全市在册水库233座,但大多数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技术鉴定有232座水库存在病险隐患,均已列入中央和自治区除险加固建设规划,要求“十二五”全面完成任务。截至目前,已有209座水库获中央和自治区安排除险加固补助资金共6.79亿元。城市防洪工程方面,市本级共13个,藤县、蒙山县、岑溪市共8个。
市人大常委会采取“三结合”的方式,持续跟踪两大水利工程建设。一是中心工作调研与专题调研结合,常委会领导每年参加中心工作调研都会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解,并组织一次以上的专题调研;二是专门委员会监督和人大代表视察结合,市人大常委会有关专委每年安排不少于四次对工程进行调研,同时组织人大代表对工程进行一次视察;三是主任会议听取相关工作报告和常委会会议审议相关工作报告结合,每年主任专题会议都安排一次听取市政府工程建设情况报告,必要时提交到常委会会议审议,并作出审议意见。
市政府对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提出的审议意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真抓落实,市长、防洪指挥长、分管农业的副市长通过现场检查等方式抓紧工程建设进度,同时强化对工程廉洁和质量督查,严格落实工程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促使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至目前,全市已有123座水库完成除险加固,完工率为61%,累计完成投资5.28亿元,占计划任务的77.7%;城市防洪工程方面,市本级已建成3个防洪工程,总长15.79公里,完成投资8.16亿元,目前4个在建,7个正抓紧前期工作,藤县、蒙山县、岑溪市的防洪工程项目有的已建成投用,多数在建,有的近期动工建设。
(唐坚 李果机 钟华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