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2年5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梧州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法律规定,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去年10月至今年6月,梧州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472.9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65%。
近日,梧州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对条例的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从执法检查的情况来看,梧州市以乡村振兴统揽新时代“三农”工作,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务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乡风、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新进展,条例执行取得较好成果。
近年来,梧州市因地制宜推进蔬菜、水果、茶叶、畜禽、渔业等乡村特色产业发展,2024年以来,全市新增生态茶园面积8.83万亩,累计建成茶园面积超40万亩,整合衔接资金项目2.41亿元推动六堡茶全产业链发展,“梧州六堡茶”品牌价值创历史新高达到49.73亿元。截至目前,梧州市累计引进育种、种植、园艺、畜牧、渔业、茶学等农业领域急需紧缺人才18名,同时积极开展农业科学普及工作,加强农业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实现乡村医疗服务“空白点”动态清零,全市58个乡镇卫生院和882个行政村卫生室均有合格医生执业。
梧州市通过开展乡村群众性文化体育、节日民俗等活动,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治理的规范化和法治化水平上狠下功夫。目前,蒙山县围绕文明村镇创建、法治乡村建设主题,打造出了乡风文明示范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扫黄打非”主题宣教园等阵地,并营造出“一村一品”、向上向善的新农村景象。此外,梧州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在全面推行河湖(库)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及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积极履行生态环境监督职责,禁止违法将城镇垃圾、工业固体废物、未经达标处理的城镇污水向农业农村转移。目前,梧州市共有176个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其中乡镇级62个、农村级114个。
藤县作为“八角之乡”“肉桂之乡”,经过多年的人工栽培,八角、肉桂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但从执法检查情况来看,八角、肉桂从种植户到收购商,做的都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缺少机械化加工、高品质加工、高附加值加工的企业,也没有形成以八角、肉桂产品为主的产业链。
执法检查组提出,要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培育计划,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农业品牌;要发挥地方特色产业优势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推动形成现代种养、农产品加工流通、农村手工业、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乡村产业发展态势;要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农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促进农产品实现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
目前,六堡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藤县狮舞、京南米粉制作技艺、藤县太平米饼制作工艺、岑溪抢花炮等非遗项目的文化传承发展急需关注。执法检查组建议,要进一步激发非遗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市场活力,积极探索文化企业、旅游企业反哺非遗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积极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活动,培养和激发青少年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同时曝光破坏非遗的违法行为,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
(郭渭宗)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