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秀区龙湖镇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川镇依托于相邻的地理区位优势,积极探索省际代表联络模式,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桥梁,坚持“机制联动、代表共商、实事联办、矛盾共解、资源联享、发展共谋”的模式,进一步激活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打造省际共建共赢新样板。
以机制联动“穿针”,以代表共商“引线”,搭建省际交流平台。坚持“粤桂连心,要事联商,代表共议”的人大代表联席会工作制度,设立“联合接待日”,进一步明确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角色、职责和任务,定期组织两地人大代表联席会议,相互交流在代表履职、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江川镇人大代表到中共梧州地委等红色教育基地、龙湖镇高旺防洪堤“党员护河瞭望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等地学习交流,龙湖镇人大代表也到江川镇省际道路升级改造工程等重大项目学习广东省项目建设先进经验,加强互学互鉴,两地相互传经送宝,让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近期组织人大代表参观学习、调研考察、交流座谈等活动4次,促进代表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从而推动人大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创新,“穿针引线”为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赢格局。
以实事联办“凝心”,以矛盾共解“聚力”,构建省际治理格局。坚持党建引领,在持续性巩固两地镇党委联合党建的基础上,建立龙湖镇塘源村、江川镇界首村人大代表、村两委、党员干部协同参与的工作模式,借助联络站选民接待机制,进一步畅通联系群众的渠道,构建起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粤桂南线(封开县江川镇一万秀区龙湖镇)省际道路是两地交往交流的重要通道,针对省际道路提质改造项目,龙湖镇人大主席团联合江川镇人大代表,到边界处多个村民小组进行走访调研,发挥代表“润滑剂”作用,与两地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围绕群众在拆迁安置、人居环境保护、地界纠纷等矛盾多发领域商讨问题解决办法,有效遏制了矛盾苗头倾向,为项目顺利开工保驾护航。该道路升级改造后,由原来3.5米宽的乡道改造提升为9.5米宽的双向双车道,届时将对江川镇木材运输、群众就业、农产品销售等带来极大的便捷。近期,两地人大代表重点围绕省际交界地区群众关心的难点痛点问题,发挥人大代表“上达民意,下传政策”的优势,联合调处两村“插花地”界线不清等群众纠纷5起。
以资源联享“绣图”,以发展共谋“织锦”,创建省际互补机制。龙湖镇人大联合江川镇人大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到两地文旅项目进行调研,深挖资源禀赋,聚焦春节、“壮族三月三”等节日,大力推动两地文旅合作,围绕广信森林公园、高旺万达广场等文旅商圈打造省际西江精品旅游路线,带动沿线民宿、农家乐等特色产业发展。在今年一季度龙湖镇-江川镇“党建引领聚合力 粤桂共融益企行”座谈会上,通过积极的协商洽谈,双方提出要以商圈互动为消费潜能挖掘点,通过互赠商超消费券的方式,刺激消费需求为两地来带经济流动。借助“代表来了·吾有话说”小程序信息化系统,打破省际务工就业信息壁垒,整合两地之间人才、信息、技术等资源,帮助江川镇300多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依托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在园区里、联动在产业中、聚力在振兴上”模式的优势,持续开展“人大代表进企业”行动,立足两地各自优势产业,围绕木材加工、六堡茶种植产业发展,建立生产要素输入输出互补机制,助推两地产业互融,绘就互利共赢的锦绣蓝图。
(谭湘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