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群众“急难愁盼”加快民生领域立法|梧州市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回应人民关切,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来源:梧州市人大  发布日期:2023-06-01  分享到:

近年来,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在谋定立法项目中尊重民意,在起草法规过程中汇聚民智,在拓展参与渠道中体现民主,坚持开门立法、为民立法,以立法回应人民关切,推进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梧州市委把提质升级城市建设和管理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宜居城市和食品安全卫生示范市等“创城”工作,这是群众十分关切和热切期待的城市发展大事。为此,梧州市人大常委会主动服务发展大局,贴近城市建设管理开展立法,将一系列与“创城”工作相关的法规案纳入重点立法项目,先后制定《梧州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条例》《梧州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梧州市农贸市场管理条例》,着力破解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瓶颈短板,助推梧州市成功创建宜居城市和食品安全卫生示范市。

梧州作为人工宝石之都,长期以来数量众多的宝石加工小作坊散布于居民区,产生的噪声、污水和粉尘等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污染,群众强烈呼吁加强行业管理,不少人大代表连续提出立法和监督工作建议。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关注民生,顺应民之所盼,贴近群众“急难愁盼”开展立法,制定出台《梧州市宝石加工环境污染防治条例》,推动政府部门规划建设宝石加工园区,解决了长期以来老百姓反响强烈的宝石产业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宝石行业规范发展。

按照自治区党委对梧州提出的做好“红色”“共融”“绿色”三篇文章要求,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将《梧州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梧州市中心城区绿化条例》列入年度立法计划,加快推进实施。根据自治区关于打造广西千亿元茶产业的战略部署,按照市委关于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的部署要求,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几年打磨制定了《梧州市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以法治力量护航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立法过程中,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反复论证,体现民生温度。对法规案的核心条款,认真听取社会公众的真实意见,真诚回应相对人的利益关切,针对群众集中反映、分歧较大的意见建议,由梧州市人大有关委室组织开展反复论证,确保法规条文符合多数群众意愿。在宝石加工环境污染防治条例审议修改过程中,有的政府部门为方便管理,主张对在环境敏感区内进行宝石加工的一律给予处罚,梧州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深入社区听取群众意见,详细了解现实状况,经过反复论证后,最终明确只对产生污染外溢的单位和个人责令其改正和进行处罚。

近年来,梧州市人大常委会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将代表和群众全过程参与立法作为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渠道,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立法”工作模式,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广泛征集意见,依托代表履职联络站拓展公众参与立法覆盖面,依托“代表专业小组”等引导专业人员参与立法,不断拓展公众参与立法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梧州市人大常委会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建设与立法工作结合起来,充分依托“代表来了·吾有话说”云上履职平台,及时向各级人大代表推送法规草案、调研信息和提纲,发动代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及时通过线上反馈意见建议。在制定《梧州市养犬管理条例》过程中,依托实践基地组织开展各级人大代表调研走访活动230多次,利用线上平台收回反馈意见1850多条,有效拓展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工作渠道。

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建设,梧州市挂牌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发展到20个,实现了7个县(市、区)全覆盖。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对基层立法联系点业务指导,建立健全立法意见征集、采纳、反馈工作机制,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努力把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成为基层群众与立法机关的“连心桥”、社情民意的“直通车”、法律法规实施的“检测器”、法治宣传教育的“广播站”。在开展养犬条例和绿化条例立法调研中,梧州市人大常委会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收集群众意见近3000条,合并采纳意见后修改条例草案文本350余处。梧州市人大常委会还把部分立法调研活动与代表进站履职活动结合起来,在制定地方性法规过程中,围绕重点难点问题,以人大常委会领导“点题”交任务、进站代表“接题”做调研、走访群众“答题”提建议的办法,组织代表开展入户问卷调查、召开养犬协会和群众座谈会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调研报告完成后,专门邀请部分提出建议意见的人大代表列席审议该条例的常委会会议,让代表更加充分参与到立法工作中来。

(黄世钊 谭伟成)

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桂ICP备17011532号-1 桂公网安备45040502000078号
联系电话:0774-6021985 传真:0774-6021991 电子邮箱:wzrdgg@163.com
地址:广西梧州市迎宾路19号 邮编:543002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