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履职24小时“不打烊” 办好群众“微实事”
来源:梧州市人大  发布日期:2023-09-20  分享到:

“新建了大寨陂坝,水量大,解决了农田和生活用水的后顾之忧,心里踏实多了。”看着白花花的灌溉水流入自家田地,梧州市苍梧县沙头镇大寨村村民林忠兑笑容洋溢。这是梧州市乡镇人大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大文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梧州市人大常委会把加强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探索创新一系列有效措施,破解制约乡镇人大工作发展的难题,乡镇人大依法履职能力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更加务实有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建好云上履职平台,代表履职24小时“不打烊”

“目前,我们向镇人大反馈群众诉求的渠道有好几种,也很便利。”梧州市苍梧县木双镇人大代表陈业联说。

为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市人大常委会着力创建乡镇人大履职平台载体,利用手机微信小程序,创新打造“代表来了·吾有话说”云上履职平台,建立“代表点单、人大派单、部门接单”意见建议办理流程,实行“线上平台+实体平台(代表联络站)”贯通联动,搭建民意民情“直通车”,让群众见代表“随时约”、代表有话说“随时发”,实现云上平台履职24小时“不打烊”。

梧州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创新一系列工作举措提高乡镇人大服务中心大局能力,助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图为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大中村六堡茶茶园 颜桂海/摄

同时,结合梧州市毗邻广东省肇庆、云浮等市的区位特点,深化粤桂区域地市合作交流,推进两地乡镇人大互联结对,打造“粤桂合作·人大给力”共融合作平台和省际区域人大代表联络站,助推解决两地乡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产业发展产销难、基础设施贯通难等“八大难题”。切合“双联系”制度,打造人大代表联络站340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16个、基层立法联系点20个,激发代表履职热情,生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落实代表建议,办好群众“微实事”

“没想到镇人大这么快就助推解决了问题,以后进出这条路我们再也不用走‘水泥路’了。”梧州岑溪市糯垌镇绿云村村民李珍说。

李珍口中的不用走“水泥路”是糯垌镇人大做实“民呼我应”文章的生动写照。原来,糯垌镇绿云村有一段长约2.9公里的黄泥路,连通着村里10个农业产业基地,该路段天晴时尘土飞扬,下雨后泥泞不堪,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和农产品运输。镇人大代表将其作为代表建议向镇人大提交。最终,在镇人大督办下,前后1个多月该路段完成了道路硬化。

4月3日,梧州市人大常委会旁听乡镇人大例会督导组到藤县濛江镇召开座谈会,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和联系督导 颜桂海/摄

近年来,梧州市人大常委会抓住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全链条各环节,通过健全市县镇三级人大上下贯通、联动推进的代表建议办理机制,推行代表调研成果通报机制,创新部门专项工作评议、代表约见地方国家机关负责人、代表满意度测评等效能评价机制,做好民生实事票决“后半篇文章”等举措,推动乡镇人大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精准办好群众“微实事”。

做好培训指导,强化自身建设

“今年初,市人大常委会落实旁听指导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制度,每位班子成员带队到一个乡镇全程旁听人大例会,发现了一些程序性、规范性问题。”梧州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副主任胡欣介绍。

梧州市苍梧县木双镇县、镇人大代表对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满意度测评 邓宇/摄

梧州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乡镇人大工作规范和队伍建设,加强支持协调、工作指导和联系督导,通过推动乡镇人大落实专职干部配备、举办履职能力培训班、提档升级履职平台载体、深化乡镇人大工作调研、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等措施,为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补短板、破瓶颈、强筋骨,推动乡镇人大工作规范化、代表活动常态化。

目前,梧州全市乡镇人大都建立了主席团成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双联系”机制,定期组织代表开展形式多样的履职活动;建立了人大会议议事规则和主席团闭会期间工作机制,每年开好两次人大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主席团会议,工作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

(胡桂川)

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桂ICP备17011532号-1 桂公网安备45040502000078号
联系电话:0774-6021985 传真:0774-6021991 电子邮箱:wzrdgg@163.com
地址:广西梧州市迎宾路19号 邮编:543002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