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探索推行基层人大信访“345”工作法
来源:梧州市人大  发布日期:2023-02-07  分享到:

近年来,蒙山县人大常委会切实担当起“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职责使命,探索推行基层人大信访“345”工作法,逐步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取得新实效。

健全“三项制度”,完善人大信访工作机制

落实专人,健全群众来访专门接待制度。设立并不断完善人大信访室,由监司委和选联工委主任合力负责,同时挑选两名经验丰富、熟悉法律知识、责任心较强的同志担任信访员。

规范流程,建立完善来信来访登记机制。严格按照登记接待、签批处理、领导把关、转办落实、跟踪督办、回复群众等步骤开展,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的工作流程,确保群众来信来访得到及时快速的落实。

注重实效,建立信访事项跟踪督办机制。对一些比较重要的信访问题,采取听汇报、提要求、要结果、调阅卷宗等方式进行督办。对一些重大有影响的疑难案件,则采取派工作组到一线指导督促解决问题,确保信访问题不欠帐。

坚持“四个结合”,提升人大信访工作实效

信访工作与议案建议督办相结合。2022年,蒙山县人大信访办共收到12件信访件,其中有4件与2022年县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上代表提出的建议内容基本一致,决定将这4件信访件连同县人代会代表提出的10件建议一并列入本年度重点建议督办对象。关于加快对黄村大桥建设争取早日建成通车、解决县湄亨保健食品厂与永安古城相邻下水道堵塞、清除疏通光明街123和125号门前下水道淤泥、对汉豪乡金垌村路口241国道接口处进行安全改造等4条建议均已得到妥善解决。

信访工作与调查研究相结合。2022年4月,西河镇人大、汉豪乡人大在调研中发现:西河镇古排村高兰道路窄,没有设置错车道,会车时要退车才能通过;汉豪乡金垌村那逢组至里逢组道路损坏严重,严重影响群众出行方便。同年6月份,蒙山县乡村振兴局在2022年第一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管理费中分别拿出53万元和20万元用于两条道路的重修工作,目前两条道路均已建设完工,群众对人大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信访工作与代表视察相结合。2022年7月,蒙山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代表视察活动中提出了关于实施茶产业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并组织了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调研,共同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最终决定按照“茶+康养+旅游”发展模式,打造全域特色、全龄参与、全季可玩为一体茶旅融合综合体。目前,该项目已按4A级旅游景区评定标准进行前期筹备和规划,初具规模,预计2023年正式全面实施。

信访工作与平台建设相结合。2022年5月以来,“代表来了·吾有话说”云平台上共收到44条建议,其中有5条建议还以信访件的形式请求县人大常委会帮助协调处理,经全面研判分析,蒙山县人大常委会决定合并进行督办。目前,关于打造文圩镇“一河两岸”核心区、打造大明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拓宽道义小学路边道路建议等12条建议得到百分百落实解决,展现了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新担当新作为。

做到“五心服务”,树立新时代人大新形象

一是“热心”。始终做到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身、一句话语暖心,让每一位来访群众都感受到人大的热情;二是“耐心”。对有些不正当的要求,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讲政策、讲法律,交心谈心,使上访者心平气和地离开;三是“细心”。详细了解情况,掌握上访者意图,细心登记,讲清解决的程序和办法,让上访者心服口服;四是“稳心”。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到依法办事的轨道上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之以法,让群众愿说心中事,说了心安稳;五是“诚心”。始终做到真诚相待,正面引导,多方协调,让上访者真真实实感受到人大是用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是真心为上访者“发声”“代言”的。


(蒙山县人大办)

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桂ICP备17011532号-1 桂公网安备45040502000078号
联系电话:0774-6021985 传真:0774-6021991 电子邮箱:wzrdgg@163.com
地址:广西梧州市迎宾路19号 邮编:543002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