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决心信心 顺应群众期盼
梧州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梧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9月30日举行

9月30日,梧州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梧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市党群服务中心召开。梧州日报记者 陈凡 摄
9月30日,梧州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梧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市党群服务中心举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传递我市努力打造“一极三城”,加快建设“四个梧州”的决心和信心。



发布会上,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程祥,市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苏炳培先后介绍相关会议情况,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黎波明介绍《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情况。





市教育局总督学、党组成员王剑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党组书记赵春雷,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党组书记崔磊,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张崇贵现场接受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媒体记者的提问,并逐一进行回答。
●市人大
在打造“一极三城”, 建设“四个梧州”中展现担当
9月27日至29日,梧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大会期间,来自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356名人大代表,肩负神圣使命,牢记人民嘱托,依法履职尽责,顺利完成大会各项预定任务。大会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梧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梧州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依法选举产生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政府领导班子和市监察委员会主任、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大会充分肯定了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同意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后五年工作的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市人大常委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自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理念,紧扣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工作部署和全市工作大局,更好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提高立法质量,增强监督实效,依法有序做好重大事项决定和人事任免工作,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不断提升常委会自身建设水平,在打造“一极三城”,建设“四个梧州”中展现人大担当,努力开创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
9月29日下午,市委书记蒋连生主持大会闭幕会。新当选的市长钟畅姿、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中贤先后作了讲话。蒋连生向新当选的同志表示祝贺、寄予希望,并对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提出要求。
●市政府
契合实际 顺应期盼 引领高质量发展
9月27日至29日,梧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会上,市长钟畅姿代表市十四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全面、系统贯彻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实事求是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深入分析了面临的困难问题,明确未来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科学描绘未来五年梧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报告》分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今后五年重点工作三部分,通篇贯穿高质量发展主线、贯穿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文约1.4万字。大家一致认为《报告》符合时代要求,契合梧州实际,顺应群众期盼,是指导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
为起草好《报告》,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市四家班子、各级各部门以不同方式支持和指导《报告》写作。《报告》先后经历10多次的修改完善,包括进行了3次颠覆性修改,倾注了市四家班子领导、全市政府部门的大量心血,努力把过去五年的成绩单客观全面地归纳了出来,把未来五年的任务单系统务实地展现出来。
为充分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要求,市政府专门成立代表、委员意见建议次日答工作专班。大会期间,我们共收到136位代表、委员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发出246份答复函,实现代表、委员意见建议次日答复,得到代表、委员的充分肯定。下一步,我们还会对代表、委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梳理、研究,力争把大家的各方面意见建议融入政府工作中。
●市政协
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9月25日至28日,政协第十三届梧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会议期间,市委书记蒋连生、市长钟畅姿等党政军领导出席会议,参加界别联组讨论,与委员共商梧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计。
蒋连生书记在开幕会上发表讲话,对十二届市政协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十三届市政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会议听取并讨论钟畅姿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讨论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表示赞同并提出意见建议。
会议审议批准黄振饶同志代表政协第十二届梧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批准莫永东同志代表政协第十二届梧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会议强调,人民政协要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必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高质量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必须切实加强“两支队伍”和履职机制平台建设,努力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为打造“一极三城”,建设“四个梧州”凝聚强大正能量。
会议选举产生了政协第十三届梧州市委员会领导集体。黄振饶当选主席,莫永东等8位同志当选副主席,韦优等63位同志当选常务委员。
会议通过了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会议期间共收到提案76件,立案57件。
9月29日,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闭幕第二天,十三届市政协第一次主席会议和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先后召开,审议通过十三届市政协设置专门委员会决定以及有关人事事项,为十三届政协履职提供组织保障。
深耕产业链谋划项目
梧州日报社记者提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工业振兴工程,五年工业投资总量达1500亿元以上,请问五年工业投资目标如何实现?
赵春雷:今年1至9月,全市工业投资总量及增速均排全区第一位,获评为“2021年上半年广西工业投资工作先进市”,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五年,我市将深耕产业链谋划项目,着力打造再生资源、高端金属新材料、建筑材料等3个千亿级产业,培育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等2个五百亿级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一批智能制造、新产品规模化生产项目,建设一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优的扩能项目;强化项目招商引资,突出大招商、招大商,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尽快形成生产能力、产生效益。
全面开展城市“体检”
梧州市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开展城市更新行动,高标准推进中心城区的规划和建设,请问住建部门如何补齐我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
崔磊: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住建局将城市更新行动作为中心工作,主要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制定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方案;二是做好统筹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品质,修复城市生态,塑造城市风貌,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等,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品质;三是做好建设的实施,加快苍海新区、红岭新区建设步伐,做好河东、河西老城区改造更新,完善城市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补齐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城市会客厅等,全面提升城市的辨识度、品质感,建好富裕、宜居、开放、文明的新梧州。
塑造乡村“形、实、魂”
市人大代表提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我市在推进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面有什么安排和计划?未来五年,我市如何在塑造乡村“形、实、魂”上下功夫?
张崇贵:关于第一个问题,根据市第十四次党代会要求,我市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一是聚焦机制衔接,推动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工作队伍衔接。建立健全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对全市定点帮扶单位进行优化调整,做好驻村工作队员选派;二是聚焦帮扶衔接,织密精准防贫“安全网”。多渠道对农村人口进行预警监测,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是聚焦工作衔接,深入实施特色产业提升、稳岗就业提升、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提升五大提升行动,将在全市选择2至3个条件较好的行政村深入打造乡村振兴试点,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推动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全力开展。
关于第二个问题,一是聚焦“产业做实”,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及品牌化发展,特别是推进六堡茶特色产业做强做大;二是聚焦“风貌塑形”,全力推进乡村风貌及设施建设行动。持续抓好“三清三拆”和农房管控,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项目建设,力争全市58个乡镇100%通二三级以上公路,2025年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趋于常态化管理;三是聚焦“文化铸魂”,全面提升乡村文明及治理能力。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乡村文明建设,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
在乡村振兴中走“精品乡村”路线
市政协委员提问:今后几年,我市该如何结合本地实际,谋划分析全市乡村振兴发展状况,挖掘找准我市、县(市、区)及各乡镇的优势及特色,精准定位乡村振兴发展目标?
张崇贵:今后几年,我市将科学分析、因地制宜地系统谋划符合本地实际的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用科学、系统、切合实际的规划来指导乡村振兴工作。其中,苍梧县将突出打造六堡茶特色农业,推动茶旅文融合,发挥其林业资源和临江优势,将林产林化产业作为发展的第二个“轮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岑溪市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聚焦主导产业,引进龙头企业,拓展产业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集群。藤县将充分利用特色农业产业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品加工、服务业等多元产业,推动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蒙山县将推动绿色农业、特色工业、康养旅游业协同发展,持续做大茧丝绸产业,打造供港农产品重要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自驾游目的地,在乡村振兴中走“精品乡村”路线。万秀区将进一步推动“产业+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更多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和特色鲜明的文化街区品牌。长洲区将聚焦不锈钢产业上下游发力,持续拓展下游产业链,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培育龙头企业。龙圩区将立足靠近广东优势,把实施“东融”战略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全方位打造成梧州“花园”、广州“后花园”。
落实“双减”做好教育“加法”
市人大代表提问: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请问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梧州市如何提升教学质量?
王剑彪:“双减”要求做好教育“加法”,市教育部门主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是“一校一案”做好课后服务,着力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三是做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依托权威监测数据开展精准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下一步,我市还会实施教育提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稳步推动梧州教育高质量发展。
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市人大代表提问: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请介绍今年我市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关情况?
张崇贵:今年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的决策部署,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标起步、高点开局。市本级及7个县(市、区)完成乡村振兴机构重组,优化调整148个定点帮扶单位,新选派工作队员801人,稳步推进2021年度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437个,全力做好“两不愁三保障”成效巩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市全力推动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其中,全市2021年安排资金3.68亿元,用于实施437个为民办实事工程,其中基础设施项目385个、产业项目52个。截至9月底,基础设施项目已开工385个,开工率100%;已完工项目248个,资金支出约9603万元,预计今年底可以完成项目建设。
持续实施名师培养工程
市政协委员提问: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请问我市是否会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育或引进计划,尽快提高我市教师人才成长?
王剑彪:“十三五”期间,我市出台实施了《中小学校教师激励办法(试行)》,对教师队伍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近期,我们将进一步修改完善该办法,以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名师培养工程。目前,全市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有1250名。“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培养力度,持续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和名校长带动行动,健全培养体系,培养起强有力的梧州教育团队领军力量。
大力推行绿色生活、绿色生产
市政协委员提问:在承接广东产业转移中,再生资源产业成为我市支柱产业,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请问我市“十四五”期间将如何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实现工业振兴目标?
赵春雷、黎波明:我市将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营造全社会关注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要加快推进节能技改,指导各行业企业深化节能技术改造,降低工业能耗水平;要优化要素指标配置,提高资源要素的产出率和贡献率;要大力培育新经济、新业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要在全社会营造节约用能的良好发展氛围,大力推行绿色生活、绿色生产。
(梁燕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