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分级监管提高管理水平
文章类型:梧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专题>>询问现场  来源:梧州市人大   发布日期:2020-07-31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海清


一些地方饮水工程项目是建起来了,但管理体制总体没有建立起来,县里说交给了乡镇,镇里说交给了村,村里又说靠收点水费根本无法保证工程的有效运转,水费收多了农民不愿用,一旦管线机械出现问题只能停止运转。那么,请问:目前我市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建立总体情况如何?又怎么破解目前这种互相推诿的状况?

应询人:市水利局局长潘一清


一、加大运行管理维护资金落实。

二、严格落实现行的运行管理体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三、建议将饮水安全工作列入属地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评内容,合理制定工作奖励机制,提升管护实效。

关于如何解决责任互相推诿的情况,一是推广通过制定地方性管理条例或制度等方式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建后管理工作,提高基层干部责任意识、工作积极性。二是由县级水利部门牵头负责,部门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带领业务骨干分片包干,对辖区内所有乡镇指导落实好各村“签协议、收水费”工作,确保有用水需求的群众有水用,管道、设备损坏有人修。

除此以外,我市已建立并推广的项目管护模式主要有:村民委员会主导型、用水协会主导型、购买社会服务型。

下一步,市水利部门将持续落实完善工程管护体制机制,强化分级监管,同时加强培训指导力度,全力提高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水平,破解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