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询者:市环境保护局局长梁金昌

根据监测数据及日常监管情况分析,我市PM2.5主要来自扬尘、工业和移动污染源、生活面源等。造成我市PM2.5浓度下降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扬尘管控不到位。道路扬尘问题突出,道路降尘清洁度不够;工地防尘措施粗放,未能严格落实“9个百分百”措施;“三车”(渣土运输车、沙石等建筑材料散装运料车、预拌混凝土运输车)管控不到位。二是工业污染源及移动源排放影响。三是生活面源污染影响较大。主要是燃放烟花爆竹、露天烧烤、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等。下一步,我们将制定《梧州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2018—2020年)》,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扬尘管控为重点。二是深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强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推进生活面源污染治理。四是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五是加大资金投入。六是强化作风转变,落实预警处置措施。
|